邵飘萍(1886~1926)

    邵飘萍(1886~1926) :   中国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新闻教育家、新闻学者。曾用名镜清、振青,笔名飘萍、素昧。浙江东阳人。1886年10月11日生。1902年入浙江高等学校,毕业后在金华中学任教。1911年赴杭州办《汉民日报》。因反对袁世凯, 3次被捕入狱。1914年赴日留学,课余创办东京通信社,向国内报纸发稿。1916年回国,任上海《申报》驻北京特派员,先后写了200多篇"北京特别通信",深受读者欢迎。1916年 7月在北京创办新闻编译社,向国内各报及外国驻京记者发稿。1918年10月在北京创办《京报》,任社长。同年,与蔡元年、徐宝璜创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被聘为导师,主讲新闻采访和新闻学理论,揭开中国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的序幕。1919年,《京报》因刊载指责段琪瑞政府的新闻和评论被查封。他再次逃亡日本,任大阪《朝日新闻》中国问题顾问。旅日期间撰写《综合研究各国社会思潮》和《新俄国之研究》两书,介绍马克思主义学说,赞扬俄国十月革命。1920年秋回北京,复刊《京报》。1923年后,在北京平民大学、国立法政大学任教,讲授新闻采访课,撰写新闻学著作 《实际应用新闻学》和 《新闻学总论》。1925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京报》为讲坛,积极支持孙中山领导的国民革命和"五卅"、 "三一八"反帝爱国运动。1926年 4月26日,被奉系军阀以"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的罪名杀害于北京。邵飘萍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而献身的新闻界代表人物;在新闻采访、评论和通讯写作以及新闻学研究等方面,都有贡献,是中国新闻史上有影响的新闻工作者。

为您推荐

社会新闻

社会新闻 : 以反映社会伦理道德为主要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社会问题、社会风气,以及风俗民情、自然界和社会上奇特现象的新闻。   西方报纸大量刊载社会新闻,是在19世纪30年代欧美大众化报纸盛行的时期。..

《少年中国》

《少年中国》 : 五四运动时期政治学术团体少年中国学会的机关刊物。1919年 7月15日创刊于北京。月刊。原为竖排,自第 4卷第 1期起改为横排。第 5期起改在上海印刷发行。李大钊、王光祈、黄演存先后任编辑主..

商务印书馆

商务印书馆 : 中国近代出版事业中历史最久的出版机构。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创办于上海,1954年迁北京。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设有分馆。   创办人为夏瑞芳、鲍咸恩、鲍咸昌、高风池等。最初以印刷商业簿..

邵公文(1913~  )

社论

社论 : 代表编辑部观点的言论。政党机关报的社论代表同级党委的意见。   "社论"的英语为" Editorial",也可译作"编辑的"或"总编辑的"。按欧美国家新闻界人士的理解,社论是报纸或杂志总主笔或领导人表达意..

社会责任论

社会责任论 : 主张有限制的新闻自由、承认政府对新闻业干预和控制的一种新闻观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于西方国家。   社会责任的思想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1923年,美国报纸主编协会制订《报业法规》,提..

上光与覆膜

上光与覆膜 : 均属印刷品表面整饰技术,可明显提高印刷品表面的光泽、艺术效果和保护性能。   上光是通过涂布机(或印刷机)将一层透明树脂溶液涂敷于印刷品表面,干燥后形成亮光涂层的工艺。主要用于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