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科技报刊

    中国近代科技报刊 : 中国在19世纪70年代至1919年以刊载科学技术论著和科学技术知识为主的报刊,分综合性和专业性两类。

  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 中国最早的综合性自然科学期刊,是1876年在上海创办的《格致汇编》。英国人傅兰雅主编,中国著名科学家徐寿曾任编辑。初为月刊,后改季刊。出版 7年,共60册。栏目分论说、科技新闻和通讯等,着重介绍西方科学技艺新知识。印数曾达7000册,在北京、上海、香港等70个城市和日本、新加坡等地发行。中国人自己办的第1份自然科学期刊,是 1900年由杜亚泉在上海创办的《亚泉杂志》, 着重介绍理化、博物等自然科学知识。它最早在中国介绍元素周期律等化学基本理论和新发现的氦、 氩、 镭、钋等元素。至1915年,代表中国近代科学技术水平的《科学》杂志,由任鸿隽、杨铨等在上海创办,主要撰稿人和编辑均系中国知名学者。对传播科学知识、鼓励科学研究、提倡科学方法起过重要作用,在国际上也有一定影响。

  专业性科技报刊 中国近代比较著名的专业性科技报刊, 有1872年在上海出版的 《徐家汇天文台观测公报》, 专载地磁、 气象、 地震观测知识和研究成果。1880年美国人嘉约翰在广州创办的《西医新报》、1888年上海博医会办的《博医汇报》等, 介绍西方医学知识。1897年罗振玉等在上海创办的《农学报》,是中国第 1份农业期刊,设有"古籍调查""译述""专著"等栏目。1897年 7月黄庆澄等在温州创办的《算学报》,是早期专门介绍浅近数学的月刊。1907年专载天文研究论著的《佘山天文年刊》在上海出版。1910年张相文等在天津创办《地学杂志》,传播地质、地理知识,有些论文反映了当时中国地学研究的水平。1915年,体现中国医学研究成果的《中华医学杂志》,由中华医学会在上海创刊。

  此外,近代中国还有不少报刊也刊载过自然科学方面的内容。较早的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1833,广州)、《六合丛谈》(1857,上海)和《中西闻见录》(1872,北京),它们介绍过西方天文学、地理学和医学知识。随后创办的《 益文月报》、 《经世报》 (1897,杭州)、《湘学新报》(1897,长沙)、《新学报》(1897,上海)、《通学报》(1897、 上海)、 《蜀学报》(1898,成都 )、 《普通学报》 (1901,上海)、《东方杂志》(1904,上海)、《学艺》(1917,日本东京)等,也发表过一些有关科学技术的文章。 1897年严复在 《国闻汇编》(1897,天津)上发表的《天演论》部分章节的译文,介绍生物进化论,对思想界有一定影响。

为您推荐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光启》

《中国近代科学先驱徐光启》:林锋编。云南人民出版社1982年11月版。7万字。徐光启少时在家一边务农一边念书,对农学极有兴趣。第一次乡试落选去两广教书,认识了一位欧洲传教士,接触到一些西洋科学。过了10年再次赴考,中乡..

《德国近代文学史》

《德国近代文学史》:苏联科学院编。福建师范大学外语系编译室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3月版。87万字。2册。系苏联科学院编写的《德国文学史》的第五卷。分36章。概述德国十一月革命至法西斯主义崩溃时期(1918-1945)的..

报刊的四种理论

出版时间:1993-09 报刊的四种理论 : 美国施拉姆(Wilbur Schramm,又译宣伟伯,1907~1987)主编。施拉姆博士1934年开始在美国依阿华大学等院校教授和研究新闻传播学,1956年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时主编出版了本书。本书..

中国近代报刊史

近代文学争论辞典

出版时间:1993-09 近代文学争论辞典 : 日本长谷川泉编。在日本近代文学领域的理论研究和作品评论中,曾发生过不少争论,这些争论对日本文学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本辞典选收了明治、大正、昭和时代(1869~1962年)..

日本近代文学百科事典

日本近代文学百科事典 : 大型文学百科辞典。日本近代文学馆编。初版发行于1977年,缩印版发行于1984年。日本讲谈社出版。全书共6卷,约800万字。日本近代文学馆建立于1962年,是由243名文学艺术界名人发起建立的。首任..

《吴士嘉国际科技通讯选》

《吴士嘉国际科技通讯选》:吴士嘉着。新华出版社1991年10月版。10万字。作者是新华社派驻国外的第一位科技记者,本集收其通讯28篇。有《迎接“新的产业革命”浪潮》、《太空“龟兔赛”》、《最不寻常的科学会议》、《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