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新闻事业的群众性 :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联系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属性。

  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事业,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群众需要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领导的新闻事业,为了扩大社会影响,在贯彻宣传意图的同时,力求适应群众的需要,加强同群众的联系。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鲜明特色之一是群众性。马克思认为,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 、齐爱憎 。而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毛泽东认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 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办好报纸,把报纸办得引人入胜,在报纸上正确地、迅速地、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通过报纸加强党和群众的联系,是贯彻上述基本原则,引导群众自求解放的重要途径。1942年4月1日,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延安)在题为《致读者》的关于改版的社论中,明确地提出了新闻工作的群众性原则,把党性、群众性、战斗性、组织性并列为无产阶级党报必须具备的4项品质。关于群众性原则,社论写道:"密切地与群众联系,反映群众的情绪、生活需求和要求,记载他们的可歌可泣的英勇奋斗的事迹,反映他们身受的苦难和惨痛,宣达他们的意见和呼声。报纸的任务:不仅要充实群众的知识,扩大他们的眼界,启发他们的觉悟,教导他们,组织他们,而且要成为他们的反映者、喉舌,与他们共患难的朋友。"

  社会主义中国的新闻事业,通过下述活动贯彻群众性的原则,满足群众多方面的需求,为人民服务:①及时向群众报道党和政府的决策、国内外重大事件以及社会生活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②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表达群众的呼声和要求,关心群众的疾苦。③沟通领导机?雇褐谥涞牧担股锨橄麓?,下情上达,发挥耳目喉舌的作用。④向群众提供现代生活所需要的新观念、新知识、新技术、新经验,开展新情况、新问题的研究与讨论,让群众自己教育自己。⑤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根据新闻工具的不同特点,举办多种多样的社会公益事业和有益于群众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⑥依靠群众办新闻事业,吸引群众参加新闻工作,包括组织群众写稿、评稿;调查群众的需要,收集和研究来自群众的信息反馈,倾听群众意见以改进报道;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

为您推荐

《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 : 现代文艺杂志。1948年8月15日创刊于延安。由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群众文艺编辑委员会编辑,新华书店出版发行。月刊。迄1949年8月终刊止,共计出版12期。《群众文艺》在创刊号上发表了..

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文学)

表现新的群众的时代:文艺论文集。周扬着。1950年上海新华书店出版。收作者1942年至1946年写的文艺理论、文艺评论七篇。其中《马克思主义与文艺》是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文艺论述的选辑本《马克思主义与文艺》一书..

《1949—1979建国三十年声乐作品选·群众歌曲》

《1949—1979建国三十年声乐作品选·群众歌曲》:中国音乐家协会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1月版。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而编辑的一套声乐作品选,共4册(《群众歌曲》、《少年儿童歌曲》、《电影、歌剧选曲》、..

群众性(新闻)

群众办报(新闻)

群众办报:中国共产党的办报方针之一,与“全党办报”相联系。对编辑部来说,编辑部之外的广大作者,通讯员和读者都是群众,党组织和党员是群众中的先进部分,没有党内外群众的广泛支持,全党办报即无基础,所以“全党办报”..

群众(新闻)

群众:①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湖北区委机关报。1926年10月在武汉创刊。罗章龙主编。参加编辑和撰稿的有陈潭秋、林育南、李立三等。由武汉长江书店发行。主要刊载政论文章,兼登各地通讯。辟有“一针见血”..

边区群众报(新闻)

边区群众报:中国共产党领导出版的通俗小报。以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为读者对象。1940年3月25日创刊于延安。四开4版周报。胡绩伟主编。开始是石印、油印,后改为铅印。主要向陕甘宁边区发行,少部分发行到其他根据地、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