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报》(南京)

    《新民报》(南京) : 中国民营报纸。1929年 9月 9日创刊于南京。日报。陈铭德、吴竹似、刘正华等四川人联合创办,经济上得到过四川地方实力派的支持。言论反映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要求。1938年 1月15日迁重庆出版。1941年增出晚刊。1943年和1945年先后在成都出版晚刊和日刊。抗日战争结束后,除继续在重庆、成都出版外, 1946年迁回南京, 出版日刊和晚刊,并在北平(今北京)出版日刊,在上海出版晚刊。于南京设总管理处,下辖5社8刊。罗承烈任总主笔, 赵超构任副总主笔。张恨水、张慧剑、张友鸾在该报工作,与赵超构被合称为《 新民报 》的"三张一赵"。郭沫若、巴金、老舍、夏衍、田汉、聂绀弩、吴祖光、马彦祥等文化界人士曾先后应邀担任副刊的主编或撰稿人。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宣传上主张和平民主,反对内战。1948年7月8 日,南京版首先被国民党政府勒令永久停刊。不久上海版也被迫停刊。其他各版相继受到干涉,不少记者被捕或被迫出亡 。重庆版记者胡作霖 、陈丹墀、胡启芬、张朗生、习侠平 5人于1948年11月被捕遇害。成都版于1949年底被查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南京版复刊,不久与重庆版相继停刊。北京版于1952年停刊。上海版于1958年更名为《新民晚报》继续出版。《新民报》重视社会新闻,讲究版面编排和标题制作,副刊有特色,在读者中有一定影响。

为您推荐

《南京血祭》

《南京血祭》:阿垅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12月版。14万字。表现抗战初期南京保卫战的长篇小说。作品反映1937年底日本侵略者进攻南京、中国军队顽强抵抗而最终陷落的全过程;具体而形象地披露了日军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南..

南京人民广播电台

南京人民广播电台 : 1949年4月23日,南京市解放。4月24日,原国民党中央广播电台的留守人员奉命改用南京广播电台名称播音,主要转播北平新华广播电台节目。5月6日,以李强、路星源为首的军代表分别接..

南京无线电厂

南京无线电厂 : 中国大型综合性电子整机企业。创建于1936年,前身是国民党资源委员会中央无线电器材有限公司南京厂。全国解放后,经过不断改造建设,迅速发展成为电子工业的大型骨干企业。产品商标“..

南京音像资料馆

南京音像出版社

南京音像出版社 : 南京市广播电视局所属综合性音像出版单位。1988年10月成立。注重出版有地方特色和民族传统的音像制品,先后出版录音带100多个品种,发行300万盒;录像带15个品种,发行近2万盒。音像..

南京花牌楼书店街

南京花牌楼书店街:以江苏南京市区今杨公井以南的马路(俗呼为“花牌楼”)一带为中心,从大行宫沿太平南路延至夫子庙,当时大小书店多达四五十家,鳞次栉比,衡宇相望。该书店街形成于清末民初,不仅私营书业到此聚集,而且当时国中..

南京夫子庙书肆区

南京夫子庙书肆区:位于江苏南京市区内秦淮河畔贡院——孔庙(俗称夫子庙)附近。集中在夫子庙区泮宫内外和状元境、贡院西街一带的书肆书坊,不仅是明清两代金陵书业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名播国中,与三山街书肆街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