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教材 :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育目标的要求,制作出用广播声音和电视音像表达教学、教育内容的有声教材和音像教材。广播电视教材是20世纪20年代以来,伴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教材,是远距离教育和整个电化教育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和进行广播电视教学、教育必不可少的媒体手段。广播电视教材的出现,为知识的组织、贮存、传播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教育效率,在解决成人教育的工学矛盾、师资不足、扩大教育规模、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同时也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
广播电视教材是知识、传授知识的方法和表现艺术三者的结合体。广播电视教材的编制程序,大体上归纳为稿本阶段、准备阶段、录摄阶段、编制阶段等四个阶段,按步骤进行制作。为了制作和使用上的方便,广播电视教材从内容到形式可以进行多种分类,例如:按教学目的分,有教育片(带)、教学片(带);按教学过程分,有课堂教学片(带)、课后复习片(带)、教学参考片(带);按内容长度分,有系列片(带)、专题片(带)、片断片(带);按学科分,有数学、物理、化学等各门学科片(带);按表达形式分,有讲课型片(带)、示范型片(带)、表演型片(带)、综合型片(带)。
制作出一部好的广播电视教材,必须具备下列要求:一、教育性。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原则的要求,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的特长,调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教学、教育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达到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加强基本训练、发展智力和能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的明确目的。二、科学性。教材在科学原理上要准确无误,所表现的图像和声音要符合科学的要求。三、技术性。要有良好的技术质量,声音要清楚,效果音响和背景音乐要运用得当,音频噪音要小和无干扰杂音,画面要清晰,色彩要鲜明、真实,布局造型要美观,画面结构要合理等。四、艺术性。要根据教学、教育内容的要求,运用录摄技术、编辑艺术、配音配乐、音响效果、动画美工等艺术技巧,以丰富多采的表现手法,更有力地表现教学、教育内容的科学特点,使广播电视教材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制作出一部好的广播电视教材,需要处理好下列几种关系:一、教育性、科学性和技术性、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教育性、科学性最为重要,技术性、艺术性服务于教育性、科学性。二、任课教师与制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任课教师要在教育性、科学性方面多把关,制作人员要在技术性、艺术性方面多出力,双方人员要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作用。三、广播电视编导与其它制作人员之间的关系。广播电视教材的制作,是全体制作人员集体创作、协同活动的成果,编导人员要起主导作用,其它制作人员要贯彻编导意图,尽职尽责配合行动。四、借鉴与创新之间的关系。要借鉴其它声像艺术和国外广播电视教材的长处,并加以创新,制作出具有自己风格、适合我国教学和教育需要的广播电视教材。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