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竞技型节目 : 以知识问答、技能操作、问题辩论等比赛为基本形式的电视社教节目。我国第一部影响颇大的竞技节目是,1983年播出的《北京中学生智力竞赛》。竞技节目以知识、智力、技能内在的魅力和很强的参与感(尤其现场直播)调动人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愉快地学到知识,发展智能,受到教育。
因为题材广泛,竞技节目的形式也多彩多姿。一是知识智力比赛型: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智力多寡强弱的较量传播知识,启发智力。此类节目的优秀之作是《十城市青年智力竞赛》、《蒲公英知识竞赛》、《京杭大运河知识竞赛》等;二是技能操作比赛型:以现场操作比试普及知识和技能。其代表作品是《智慧之光——中学生头脑运动会》;三是重要问题辩论型:以论辩竞赛传播知识,推广语言表达的技能和艺术,具有理论色彩。成功之作应数《亚洲大专辩论会——旅游业的利与弊》、《儒家思想能否抵御西方歪风》等;四是知识娱乐型:其特点是赛题本身具有较强的娱乐性,参赛选手中有一定比例、善于临场发挥的人,设置一部分娱乐节目,最大限度地实现“寓教于乐”的效果。较成功的节目是《金色人生——老年知识竞赛》、《中国通——在京外国人知识竞赛》、《中国风——在京外国人知识竞赛》等等。
成功的竞技型节目的共同经验是:首先,选题要照顾多数人的兴趣,内容宜宽不宜专;其次,多数赛题难易要适度,以照顾观众的接受能力。以少量难度较高的选题,赛出水平,拉开距离;赛题和答案都应简单明了,既可避免产生歧意,又能扩大内容含量;应有一定比例的趣味性较强的赛题,以宽松赛场气氛;主持人应对答案胸有成竹,准备多种判题方案,处理好比赛中的意外情况,意外情况处理得当往往能为节目增添光彩。竞技节目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播知识,主要不是参赛者的胜负,因此其内容形式应以屏幕效果为检验标准。
竞技节目的忌讳是专业性太强,设题内容过分严肃,难度偏大,主持人判题生硬简单,等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