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天线 : 天线可以把传输线上导行波的能量,转变为电磁波能量向空间传播;也可以接收空间电磁波的能量,转变为导行波能量经传输线送到接收机。
天线可以均匀地向周围辐射电磁波能量,或均等地接收周围来的电磁波能量;也可以向特定方向辐射电磁波能量,或接收来自特定方向的电磁波能量。
在电波计算中,接收点的场强(Er)与发射机功率(Pt)、发射天线方向系数(Dt)、接收天线方向系数(Dr)的乘积开方成正比。因而Dt增加一倍或Dr增加一倍,皆相当Pt增加一倍。而在电视及调频广播天线工作时,除了服从以上规律外,接收点场强(Er)还与发射天线高度Ht与接收天线高度(Hr)之乘积成正比。即Ht增为二倍或Hr增为二倍时,皆可相当Pt增为四倍。
由上述情况可见天线在广播电视设备中的重要性。
虽然1906年广播实验成功,但在美、苏、法、德、意等国相继正式建立无线电广播电台还是20年代初期的事。中波广播天线型式,初期采用T型、г型和伞型天线,后来采用拉线式或自立式铁塔天线以加强沿地面的辐射,以后又增加顶负荷以降低铁塔的高度,在短波广播方面,引入了短波通信天线,采用水平同相天线阵,适应电离层随昼夜、季节、太阳黑子数周期变化的要求,研制了宽带水平天线阵和行波天线。
30年代,由于雷达和微波技术的发展,喇叭天线、抛物面天线、介质天线、隙缝天线等超短波和微波天线相继诞生。而八木天线于1926年研制成功后,在这一时期开始推广使用,迄今未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及50年代,电视广播和微波中继等有较大发展,蝙蝠翼天线、带有反射面的各种偶极子天线、潜望镜天线、大功率隙缝天线等诞生。而中、短波天线基本定型。
60年代、70年代,天线技术又有大发展。研制成功双反射面天线、新馈源、波束波导。调频和电视天线也基本定型。微带天线、隙缝天线、有源天线等有所发展。反射面天线的频率复用、正交极化、近场测量、多波束引起的偏焦偏置得到了重视。
80年代,广播电视天线方面出现的新型式不多,而是在匹配装置和方向图控制方面有些新技术问世,特别是在分米波电视发射天线方面的垂直方向图赋形设计,不但能够把辐射能量更合理地覆盖于服务区,且可抑制对邻近地区产生干扰的辐射。在计算方法上,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适用于天线电参数计算的数值计算方法。用于卫星广播接收的微带阵平面天线开始有商品供应。
- 欢迎来到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