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澧读书法

陈澧读书法:

陈澧(1810-1882)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禹(今广州)人。

清经学家、文学家。道光举人。平生好学,9岁即能为诗文。尤长于经学。久任广州学海堂堂长,门生甚众。治学尤博,亦能藏书。

有传鉴堂、东塾读书楼,后毁于火。被国学大师钱穆誉为“近百年来提倡新的读书运动之第一人”。

早年受乾嘉考证学之影响熏陶甚深,后因时代剧变,遂渐渐转换读书治学之路径。“中年以前,为近时之学所锢蔽。全赖甲辰出都,途中与李碧舲争辩,归而悔之,乃有此二十年学问”(转引自钱穆《学龠》,以下引文同)。主张读书须破门户之见,“窃冀后之君子,祛门户之偏见,诵先儒之遗言,有益于身,有用于世,是区区之志”。

经世致用就是读书目的。倘一味考据训诂,无异死读书,读死书,于世无补:“今人只讲训诂考据,而不求义理,遂至于终年读评多书,而做人办事全无长进,与不读书者等。此风气急宜挽回”,“经文之本明者之。既解亦仍归于不读。

解经而不读经,其心曰,我既解之,已皓首矣,使后之人读之无疑可也。而后之人又慕其解经,于是又解经,又不读经,不知待何人而始读之也。

”此说虽未免失之偏颇,然于当时学风确有振聋发聩之力,功不可没。一生读书治学,晚年主讲广州菊坡精舍,从学者甚众。

伦明记其“阅书至博,每书皆有校记”,“凡阅一书,取其精要语,命钞胥写于别纸,通行之书则直剪出之。

始分某经,继分某章、某句、某字,连缀为一,然后别其得失,下以己见。如司法官之搜集证据,乃据以定案也”,并咏其事,有“群书手校墨淋漓,百册残余署《学思》”之句(《辛亥以来藏书纪事诗》陈澧篇)。徐绍棨则记其“所藏书四部悉备,无不有批评点校,何日起,何日迄;所书评语,或殊或墨,悉庄重不苟”,有诗纪实云:“传鉴堂前东塾楼,穷经正变熟源流。

读书最要识家法,好向微言大义求。”(《广东藏书纪事诗》陈澧篇)着有《汉儒通义》、《东塾集》、《忆江南馆词》、《切韵考》等。尤从其“寻求微言大义、经学源流、正变得失所在,而后解之、考之、论赞之”(《东塾集》复刘叔俯书)而成的《东塾读书记》中“可以知东塾读书之宗旨”。 参见 东塾读书记

为您推荐

方东树沈潜讽玩读书法

方东树沈潜讽玩读书法:方东树(1772-1851),字植之。清文学家、学者。着有《汉学商兑》、《书林扬觯》、《仪卫轩文集》等,方氏读书讲究“沈潜讽玩”,他说:“夫学者欲学古人之文,必先在精通沈潜、反复讽玩之深且久,暗通其气于运..

阮元十目一行读书法

阮元十目一行读书法: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学者。乾隆进士。任至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广东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并罗致学者从事编书刊印工作。所着《畴人传》、..

焦循思无辍时读书法

焦循思无辍时读书法:焦循(1763-1820),字里堂,甘泉(今江苏扬州)人。清代学者。精于经学、算学及戏曲研究。他治《易》30余年,着有《易章句》、《易通释》、《易话》等。焦循幼年随兄焦征到郡城寿氏家附读,学得读书方法为:“学..

顾炎武读书法

戴震读书法

戴震读书法:戴震强调“贵学”,认为“人生之初,不食则死;人之幼稚,不学则愚”;而只要通过“自得之学”,即使愚笨者,也可以“增益其不足而进于智,益之不已,至乎其极……则圣人矣”(《孟子字义疏证》卷下)。其读书法要点如下:(1)由..

程端礼读书法

程端礼读书法:程端礼(1271-1345)字敬叔,浙江鄞县人。元代学者、教育家。曾任衢州路儒学教授,学宗朱熹。有《畏斋集》、《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等。元代曾将《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颁行各学校。明初士人读书,亦大抵奉此..

惠周惕出入读书法

惠周惕出入读书法:惠周惕,原名恕,字天龙,一字砚溪。江苏吴县人。清代学者。长于经学,是吴派经学的导源人。着有《诗说》、《砚溪诗文集》等。惠周惕幼年随父读书,并受到名师指点。曾在康熙三十四年(1695)致信其子惠士奇,谈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