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读书法

苏轼读书法:

苏轼读书法首先强调培养阅读兴趣,曾自述:“……幼时,父兄驱率读书,初甚苦之。渐知好学,则自知趣向。既久,则中心乐之。既有乐好之意,则自进不已。古人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又讲究熟读深思,逐个解决问题。“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川归》)并提出:“读书万卷始通神”(《柳氏二甥求笔迹》),“卑意欲少年为学者,每一书皆作数次读之。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且只以此意勿生余念。

又别作一次,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似迂钝,而他日学成,八面受敌,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又答王庠书》)。

另有记载:“尝有人问苏文忠公曰:“公之博洽可学乎?”曰:“可。吾尝读《汉书》矣,盖数过而始尽之。

如治道、人物、地理、官制、兵法、财贷之类,每一过求一事。不待数过,而事事精窍矣。”(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苏轼提倡“抄读”法,因为手抄有利于熟读精思。他说:“余犹及见老儒先生,自言其少时,欲求《史记》、《汉书》而不可得,幸而得之,皆手自书,日夜诵读,惟恐不及。”(《李氏山房藏书记》)“儿子比抄得《唐书》一部,又借得《前汉》欲抄。若了此二书,便是穷儿暴富也。”(《答程金父推官》)他认为:“多读史书,仍手自抄为妙。”(《与王定国书》) 参见 苏轼读书台 东坡全集

为您推荐

孟子读书法

孟子读书法:孟子关于读书方法的论述,是我国早期形成的系统的读书方法论之一。与孔子读书法一样,它对中国读书史发生了深刻而有益的影响。其读书方法论的精义是:(1)自求自得。孟子认为,读书学习须靠自己去求索精研。他说:“..

萨特论读书

萨特论读书:让-保尔·萨特(1905-1980),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戏剧家和小说家。生于巴黎。幼时就有朦胧的读书渴望,不到四岁就开始学认字。七岁时起就天天泡在外祖父的书房里读成套的盒装儿童图书和“大人们的书”。1924年入..

黑塞论读书

黑塞论读书:黑塞(1877-1962),德国小说家、诗人。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曾遵从父命在神学院读书,后辍学当学徒,从事书业工作。业余刻苦阅读文学书籍。后来成为自由写作者。1923年后入瑞士国籍。心理分析小说《德米安》..

董遇三余读书法

毛姆论为兴趣而读书

毛姆论为兴趣而读书:毛姆(1874-1965),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在圣托马斯医学院毕业后,1897年取得开业资格。第一部长篇小说《兰贝斯的丽莎》(1897)即以做产科医生的经验为题材,并使之弃医从文。1908中在戏剧方面取得大成就,4..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

诸葛亮观其大略读书法:三国时着名政治家、文学家诸葛亮在我国民间已成为智慧的象征,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之所以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是与他勤奋的学习精神和有效的学习方法分不开的。据《魏略》记载..

安德森谈读书对自己的影响

安德森谈读书对自己的影响:安德森(1876-1941),美国作家。对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文学作品,特别是短篇小说的写作技巧影响很大。出身贫苦,少时当过报童、工人。在威滕伯格专科学校肄业一年后,成为芝加哥广告撰写人。安德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