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读书

钱钟书读书:

钱钟书(1910- )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江苏无锡人。学者、作家、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

以周岁抓“周”抓到书而取名“钟书”。

过嗣伯父后由其开蒙读书。七八岁时,已能囫囵吞枣地阅读家藏的或书摊上租来的“正经”和“不正经”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说唐》和《七侠五义》等。

14岁时,曾借读到大批通俗文学杂志如《小说世界》、《红玫瑰》、《紫萝兰》等,乃恣情浏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后,喜博览中西图书。

上课时从不做笔记,但常一面听讲,一面阅读与课程无关之书。后留学英法。回国后先后任清华大学、西南联大、蓝田国立师范学院等校教授。50年代初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古典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至今。

平生淡泊,独钟情于书,人谓“书痴”。“只要有书可读,别无营求”(杨绛《记钱钟书与(围城〉》)。而读书完全出于喜好,“似馋嘴老贪吃美食:食肠很大,不择精粗,甜咸杂进”。尤喜读“极俗的书”,而精微深奥的哲学、美学、文艺理论等高头讲章,则像“小儿吃零食那样吃了又吃,厚厚的一本本渐次吃完”。

亦喜读诗歌。至于厚重的大字典、辞典、百科全书等工具书,他“不仅挨着字母逐条细读,见了新版本,还不嫌其烦地把新条目增补在旧书上”。读书同时则兼作笔记。从其自题诗句:“书癖钻窝蜂未出,诗情绕树鹊难安”、“晨书暝写细评论,诗律伤严敢市恩”等句可见其读写之情。

着有《管锥篇》、《谈艺录》和《围城》等。其中前两种学术着作仅引征书籍就多达4000多种。而《围城》则倾倒一时读书之人,在40年代初版后,有“交谈不说《围城》记,纵读诗书也枉然”之说。另着有小说集《人·兽·鬼》,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学术着作《七缀集》等。

参见 钱钟书联系多种作品读书法 谈艺录 围城

为您推荐

蔡尚思读书

蔡尚思读书:蔡尚思(1905- )曾号中睿,笔名郭生,福建德化人。历史学家。少年时代在家乡半耕半读,度过了一段在私塾里“死背经书”的生活。在邻县永春省立第十二中学就学期间,读书渐广。曾借读校长郑翘松私人藏书中的先秦诸子..

张中行读书

张中行读书:张中行(1909- ),河北香河人。语文教育家、古汉语专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后当过教师,编过佛学刊物。1949年以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编辑工作至今。早年读书于镇立新式学堂,以读书为“消闲之法”,于是大量..

廖沫沙读书

廖沫沙读书:廖沫沙(1907-1990)笔名繁星,湖南长沙人。杂文家。1927年毕业于长沙师范学校,并参加学生运动。自1932年任《远东日报》编辑起,主要从事革命新闻事业。1949年后担任北京市委行政工作并从事杂文创作。着有《廖沫沙..

施蛰存北山楼读书生活

牟润孙读书

牟润孙读书:牟润孙(1908- ),原籍山东福山,生于北京。文史学家。幼年开蒙于私塾,读“四书五经”。15岁时,读梁启超《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觉得耳目一新,“原来天地还有这么大!眼界就开阔了。我又买了梁先生的《清代学术概..

严北溟读书

严北溟读书:严北溟(1907- ),湖南湘潭人。曾任复旦大学哲学系教授。平生苦读,曾撰《青灯有味忆儿时》自述读书生活。他于五岁发蒙,借读私塾,课余读家藏先秦诸子、《十三经注疏》、《史记》、《汉书》、《资治通鉴》、《昭明..

缪钺读书

缪钺读书:缪钺(1904- ),祖籍江苏,生于河北迁安。文史学家。幼从外祖父读《论语》、《孟子》,后考入北京大学,但中途因父丧辍学,遂以教书自学为业。历任保定各中学、河南大学、浙江大学、华西大学等校教职。1949年后,任四川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