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读书

梁实秋读书:

梁实秋(1903-1987)名治华,以字行。

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1923年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入哈佛大学等校研读英美文学批评。

1926年回国后在南北数大学执教,并曾编辑《时事新报》副刊和《新月》杂志等。

1949年东渡台湾。

教学之余,埋头着译,以一人之力译成《莎士比亚全集》40卷,并结集出版有近20本散文集。梁氏生于一个充满书香气的旧式官僚家庭,父亲书房内图书四壁,卷轴盈室,母亲亦颇有学识,使他自小即浸淫于古典文化氛围中。清华时期,便开始在文坛上崭露头角,与闻一多、朱湘等组织“清华文学社”,担任《清华周刊》文艺编辑,所作诗文曾得到郭沫若赞誉。30岁以后,遍读各种旧籍古书,熟谙中国文学和历史。

入台前后,又曾精研佛经禅学,一生涉猎古今中外,读书极为广博。

曾自述受益最大的八部书是;《水浒传》、《胡适文存》、白璧德《卢梭与浪漫主义》、叔本华《隽语与箴言》、斯陶达《对文明的反叛》、《六祖坛经》、卡赖尔《英雄与英雄崇拜》以及玛克斯·奥瑞利斯的《沉思录》。并表示:“读书如交友,也靠缘分,吾人有缘接触的书各有不同。我读书不多,有缘接触了几部难忘的书,有如良师益友,获益非浅。

”(《影响我的几本书》)梁氏读书强调情趣,不必亟亟于功名利禄,无须孜孜于富贵荣华,但求内心的丰盈和适意,他憎恶“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所谓“劝学文”,主张读书尚友古人,才不失雅人深致。他说:“古圣先贤,成群的名世的作家,一年四季的排起队来立在书架上面等候你来点唤,呼之即来挥之即去。行吟泽畔的屈大夫,一邀就到;饭颗山头的李白、杜甫也会连袂而来;想看外国戏,环球剧院的拿手好戏都随时承接堂会;亚里斯多德可以把他逍遥廊下的讲词对你重述一遍。

这真是读书乐。

”(《书》)梁氏散文以雅洁精炼、韵味浓郁而广受青睬,有“两脚踏中西文化,一身处新旧之间”之称。其《雅舍小品》自1949年出版后,再版达50余次,为海岛风行不衰的畅销书。

1989年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有《梁实秋散文》四集,1990年该社又以其《四宜轩杂记》为主体,汇集出版了《梁实秋读书札记》。 参见 梁实秋论学者书房 梁实秋读书札记 影响梁实秋的八本书

为您推荐

李广田读书

李广田读书:李广田(1906-1968),现代诗人、散文家。号洗岑,笔名黎地、曦晨、望之。山东邹平人。生于贫苦农家。1913年入私塾,随祖父识字。次年入乡村私塾,就学《三字经》、《弟子规》。后入新式的初级小学,方感到读书的一些快..

巴金读书

巴金读书:巴金(1904- )原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作家。幼年生活于封建官僚家庭,随私塾先生读书。1920年考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1927年赴法留学。其间创作第一部小说《灭亡》,引起社会强烈反响。1949年后,历任中国..

姜亮夫读书

姜亮夫读书:姜亮夫(1902- )原名寅清,字亮夫,以字行。云南昭通人。生于教书之家。着名文史学者。曾任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1926年考入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受学识宏通、人品极高的老师林山腴(思进)、龚向农(道耕)影响最大,并受..

唐圭璋读书

臧克家读书

臧克家读书:臧克家(1905- ),山东诸城人。诗人。1923年入山东第一师范,开始接触新文艺。喜欢读新诗,经常吟诵郭沫若、冰心、冯至等诗人的作品,“也读泰戈尔的诗和日本的俳句”(《我与新诗》)。1930年入青岛大学中文系,又读了..

吕叔湘读书

吕叔湘读书:吕叔湘(1904- ),江苏丹阳人。语言学家、翻译家。曾任西南联大研究员、中央大学、清华大学教授,1949年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等职。少年读书时即热衷于看小说。由小学四年级读的《镜花缘》启蒙,高小..

俞振飞衍芬轩读书生活

俞振飞衍芬轩读书生活:俞振飞(1902-1993),松江县人。名远威,号箴非。昆曲、京剧演员。室名“衍芬轩”,为陈从周所题。曾任上海京剧院院长等职。早年曾习书法。在为人书扇、写条幅过程中,读书甚多,涉及唐诗、宋词、元曲、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