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辞典

阅读辞典:

书名。

李德成主编。四川辞书出版社1988年出版。全书约63万字。

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研究整理阅读理论知识,而又侧重于为阅读及阅读教学服务的阅读学专科工具书。

按主题分别介绍阅读理论、阅读方法和阅读实例,可供系统学习、研究和日常检索使用。正文按三部21类编排。

共收各类词目735条,并尽量按各部各类条目的内在联系来顺序编排。第一部分是《读理部》,包括阅读现象、阅读心理、阅读生理、阅读行为、阅读训练、中国古典读论、学习理论和其它类(智力、思维、言语);第二部分是《读法部》,包括普通阅读法、文体阅读法、文学鉴赏法、文言文阅读法、汉字认读法、拼音认读法、语构阅读法、中学教科书阅读法、题卷读解法、中国名人读书法、学习方法、记忆方法;第三部分是《读例部》,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各种分析示例以及关键词语、特殊句式、抓中心句读段等示例,还有比较法读文示例、揣摩法读文示例等。

在内容上,该书具有如下特点:(1)系统性。

首先,编者提出了阅读能力发展的“实践——理论——实践”这样一个动力系统。认为在一定的阅读实践基础上,学习一些关于阅读原理与方法的知识,并以此指导进一步的阅读实践,会促进阅读能力的发展;在此基础上,编者还提出了阅读活动展开的“客体——行为——主体”这样一个阅读实践系统,认为读物与阅读客体、读者与阅读主体不是等同的概念,有效的阅读实践行为既是使读物与读者相互作用,又是使读物读者承担阅读客体、阅读主体角色的基础和关键。全书并从各个角度都考虑到系统问题。

(2)科学性。该书既不排斥现代西方阅读科学的成果,又不否定我国数千年来有益的读书经验,并力图使两者结合,共同为我国阅读科学的发展和阅读实践服务。

该书一反过去多数人过多否定我国传统阅读理论的种种说法,肯定地指出:“从古到今,我国在数千年间积累了无比丰富的阅读经验和阅读研究成果,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阅读理论与方法论体系。”这是编者长期从事中国阅读学研究而形成的科学结论。

《中国古典读论》、《中国名人读书法》以及《中国历代文人学者论阅读》即初步展示了中国阅读学的实绩。(3)实用性。

该书的编纂,虽然有助于中国阅读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但基本指导思想还是为实践服务。这从三部的设立与编排即可明晓其旨。

大量实用性的阅读方法和读例的汇集,确可以启迪阅读思路,助人培植阅读能力。该辞典的编纂得到中外学者的肯定。张志公在序中认为这是“一种新型的辞典”。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东亚研究系主任维克多(Victor·H.Mair)教授认为,该辞典“将在一个跨国度、跨学科的领域内为促进相互交流而发挥作用。”该书正文之后有中国历代文人学者论阅读和主要参考书目。其中《中国历代文人学者论阅读》,从孔子、墨子、孟子、荀子起,直到当代学人,每人都摘录其关于阅读的精论名言,并介绍其简历,足资参考。可惜其间稍有误处。

为您推荐

法国图书与阅读月

法国图书与阅读月:法国人读书阅报已成风气。近年来读书活动盛况空前,大众把读书视为精神享受和生活乐趣。这种文化风气与法国政府的重视和舆论宣传是分不开的。密特朗总统本人就酷爱读书、评书和收藏图书,这种精神贯穿于..

怎样指导读者阅读古典文学提纲

怎样指导读者阅读古典文学提纲:陈中凡着。见《省市图书馆工作人员进修班讲稿》,1957年印行。这是一篇指导读者阅读古典文学的讲演稿。全文共分8章:(1)阅读古典文学的目的;(2)阅读古典文学的方法;(3)古歌谣和神话、传说;(4)..

中国古代史阅读书目答问

中国古代史阅读书目答问:丁季华编。载于《图书馆杂志》1982年第4期。编者根据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学大纲,向自学者推荐了必读的参考书目,共分三类。(1)通史类:《中国史稿》(郭沫若主编,1976-1979年);《中国通史》(原名《..

中国语言文学系学生阅读书目

香港商务印书馆举办“阅读报告比赛”

香港商务印书馆举办“阅读报告比赛”:为推动香港中学生的读书风气,香港商务印书馆举办了第七届“1991中学生阅读报告比赛”。该届比赛分为“中文初级组”、“中文高级组”、“英文初级组”和“英文高级组”、“认识香港..

重建阅读空间

重建阅读空间:郭宏安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出版。这是一部作者有关外国文学作品的译序和读后感的结集。重建阅读空间是作者在本书《代序》中提出并论述的命题,实际上就是倡导一种对所有作品进行主动的、参与的、..

审美过程研究——阅读活动:审美响应理论

审美过程研究——阅读活动:审美响应理论:德国美学家沃尔夫冈·伊泽尔(Woifgang Iser,1926- )着。中译本由霍桂桓等据伦敦卢特莱支与吉甘·保罗出版社1978年版英译本译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出版。伊泽尔出生于德国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