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读书法

董健读书法:

董健(1936- ),山东寿光人。

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戏剧理论研究家。现为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尤其是戏剧的教学研究工作。

着有《中国现代戏剧史稿》、《陈白尘创作历程论》、《现当代文学戏剧专题论稿》等。7岁始读书,常杂而乱,不得法。至1962年南京大学中文系毕业并留校任教后,读书才稍有章法。并深受其师陈中凡教授“我一生所事,三书而已:读书、教书、写书;三位一体,读书为首”的“三书一体”论影响,认为要教好书、写好书,必先善于读书;善读书者可有四得:得知识、得智慧、得治学之法、得人生要义。

并在几十年的读书历程中形成了如下读书方法:(1)“辐射法”。

以个人所研究的专题为核心,辐射开去,点面结合,专博互济。“核心”里的书可作为阅读的重点,但不囿于此;还应涉猎相近学科甚至看来是不相关的书。认为读书“杂”不可怕,只要“不乱”便好;从非专业领域的“杂书”里得到的东西,往往能给专业研究带来启发。

(2)“区分法”。对不同的书,阅读之法不应一律。服膺曾国藩“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读书如守城,深堑高垒,效死勿去;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之论,认为为了专业需求和养成学问而必须精读的书,即前述“核心”之书,要啃住不放,反复熟读;并联系实际和个人心得,做好笔记。此类书最宜自备,以便作标记和眉批。而在“辐射”范围内的书,阅读时应面广量大,不必字字留意,可一目十行,必要时才做些摘录。

认为对书不可尽信,应以我之心咀嚼而消化之。并要善于识鉴欺世盗名的“假大空”之书。

(3)“因时制宜法”。

认为读书应珍惜时间,见缝插针。精神最好的时候,应读重点精读之书;开会时也可视情况带本“应阅之书”;购物排队,可以读外语书;出差旅途,则可浏览武侠小说、现代派诗歌一类的文艺图书。

为您推荐

贾平凹读书法

贾平凹读书法:贾平凹(1953- ),陕西丹凤人。作家。有《浮躁》、《贾平凹小说新作集》等。取“致虚极,守静笃”之旨,自题书房为“静虚村”,以“疏沦五脏,藻雪精神”。书房收藏典籍、奇石颇为丰富。贾氏对读书极为看重,曾在《好..

章培恒花海酿蜜读书法

章培恒花海酿蜜读书法:章培恒有一个“花海酿蜜”的读书方法。他每当确定一个研究专题后,便广泛收集、阅读与专题有关的书籍资料,像蜜蜂采集“花粉”一样,然后进行加工酿造,产生自己系统、独到的见解,把“花粉”变成“蜂蜜”..

王汶石三遍读书法

王汶石三遍读书法:王汶石(1921- )原名王礼曾,山西荣河县人。作家。主要作品有《新结识的伙伴》等。他的短篇小说,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这与他经常阅读文学名着,从中学习成功的写作技巧是分不开的。王氏读书,喜欢把一个作..

马克思读书法

金开诚读书法

金开诚读书法:金开诚(1932- ),江苏无锡人。文艺理论家、学者。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藏书1.5万册。主要着作有《文艺心理学论稿》、《艺文丛谈》、《屈原辞研究》等。在家乡读中、小学时,于“正课”之外喜读..

杨振宁渗透性读书法

杨振宁渗透性读书法: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杨振宁(1922-)博士曾与李政道合作,于1956年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对基本粒子物理的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次年与李政道一起荣获诺贝尔物理奖。杨振宁认为,大凡学习方法..

黑格尔摘录分类读书法

黑格尔摘录分类读书法:黑格尔喜欢读严肃的书,并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即把读过的东西详细地摘录在一张活页纸上,然后按照语言学、美学、数学、心理学、史学、神学和哲学等项目加以分类。每一类都严格地按照字母次序排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