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珣椽笔

王珣椽笔:

形容作品优秀或写作才能突出的典故。

事出《晋书·卷六十五·王导传》所附“王珣”条:“(王)珣梦人以大笔如椽与之。既觉,语人云:‘此当有大手笔事。’俄而帝崩,哀、册、谥、议,皆珣所草。

”大意是说,晋朝的王珣曾经梦见有人送给自己一枝如椽大笔,醒后他便告诉别人说:“国家要出大事了,需要重要文章。”不久晋孝武帝便死了,哀册谥议等重要文章均为王珣一手起草。此典形式众多,后人多以“如椽笔”、“如椽健笔”、“椽笔”、“笔如椽”等来形容杰出的写作才能。如辛弃疾《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姚勉《贺新郎·京学类申时作》:“有如椽健笔,蟾宫须还高步。”钱谦益《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椽笔携将分子姓,靴刀留取压文章。”许虬《天池山访玄叹门傍落木庵为寒河谭子笔》:“落木庵中卧老禅,寒河风雅笔如椽。”而“大手笔”既可以指重要文章,如《陈书·徐陵传》:“世祖高宗之世,国家有大手笔,皆陵草之。”也可以指善写文章的人,如唐燕国公张说和许国公苏并工诗文,世称“燕许大手笔”(见《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苏传》)。

为您推荐

萧斋

萧斋:古人书斋的别称。语出唐李肇《国史补·卷中》:“梁武帝造寺,令萧子云飞白大书‘萧’字,至今一‘萧’字存焉。李约竭产自江南买归东洛,匾于小亭以玩之,号为萧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一·叙画之兴废》:“李兵部又..

郝隆晒腹

郝隆晒腹:形容满腹学问的典故。事出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第二十五》:“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我晒书。’”大意是说,晋朝时有七月七日曝晒衣服的习惯,而郝隆却在这天出门仰卧在太阳底下,别人问他怎么回事..

笔耕

笔耕:旧时文人称笔墨工作为笔耕,就象农民耕田播种一样。语出华峤《后汉书》(《艺文类聚·卷五十八》所引):“(班)超佣书劳苦,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耕乎!’”大意是说,东汉时的班超为他人抄书十分..

三余读书

读书击剑

读书击剑:古时文人常常随身携带书和剑,用以表示自己文武双全的才能和报国的志向。语出《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以及《汉书·卷六十五·东方朔传》:“臣朔少失父母,长养兄嫂。年十三学..

半豹

半豹:形容读书广博的典故,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第四》:“殷仲文天才宏赡,而读书不甚广博。亮叹曰:‘若使殷仲文读书半袁豹,才不减班固。’”大意是说,殷仲文在写作上很有天才,但读书却不多。傅亮曾经感叹:“假如殷..

鸡窗夜静

鸡窗夜静:形容清谈、玄谈的典故。有时也用以形容书房。典出《艺文类聚·卷九十一》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买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着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极有言致,终日不辍。处宗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