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书房

青少年书房:

林双不着。

台北尔雅出版社出版。林氏本名黄燕德(1950- ),生于台湾云林县。

30岁后取“不妥协、不怕死”之意为今名。曾获辅仁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学位。

作品甚富,以新生代小说家着名。该书是一本为青少年介绍和评论好书的书评书介集。旨在指导青少年读者读什么书、如何读和怎样写。共介绍了6类30本书。在散文方面,分别以10本书为范例探讨了不同作品的风格和技巧。如杨文璞的《边城散记》,林氏突出了其曲折的情节、突兀的结尾和善于用文字创造气氛的手法;《在时间里》,则指出亮轩用知性的分析和感性的交融写出了对无奈人生的体悟;《眼眸深处》和《解语花》的特点,则是用平实无华的语言,表现了作者刘静娟敏锐的观察和深入的思考,使人在平凡之中见出不平凡的道理。在新诗方面,林氏介绍了《泥土》(吴晟着)和《少年中国》(蒋勋着)两本诗集。它们语言平易,意蕴深远,虽然风格不尽相同,但同样能引起学生对人生、社会和民族的关注。

论着方面选择了论述青年人成长过程中迫切需要的《苦涩的成长》(朱炎着)和介绍写作技巧及修辞方法的《骋思楼随笔》(邱言曦着)、《修辞学》(黄庆萱着)两本书,还有《这一代小说》(隐地编)和《我的第一步》(高上秦编)两本选集。前者使读者透过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写作技巧能欣赏到不同层面的人生,激发起不同层次的文思。

后者则可以使中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兴趣。

传记类介绍了《苏东坡传》(林语堂着)、《居里夫人传》、《女兵自传》(谢冰莹着)三本。

小说类则推举了《雨》(钟理和着)、《涩果》(李季着)、《黑面庆仔》(洪醒夫着)、《异域》(邓克保着)、《棋王》(张系国着)、《白话本聊斋》、《儒林外史》、《约翰·克里斯朵夫》、《齐瓦哥医生》等9本书。着者深信好书对青少年性格的影响力,因而在其清新淡洁的文字中,时时流露出他作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

为您推荐

朱家溍论书房书香

朱家溍论书房书香:朱家溍(1914- )字季黄,笔名贞吉,别号蜗居、潜园,自署宝襄斋、延旭阁等。浙江萧山人。系着名鉴赏家、藏书家朱文钧(1882-1937)之子。文物家。幼年受家学熏染,“坐拥书城、足恣探讨的幸福都是父亲给的”(《我..

梁实秋论学者书房

梁实秋论学者书房:梁实秋在其《雅舍小品》中曾品评过学者的书房,其中就有宋春舫、闻一多、周作人、潘光旦的书房格局及其氛围。文首概论书房,甚有见地。他写道:“书房,多么典雅的一个名词!很容易令人联想到一个书香人家。..

张恨水老书房读书生活

张恨水老书房读书生活:张恨水(1895-1967)原名张心远,原籍安徽潜山,生于江西广信(今上饶地区)。小说家。曾在北京、上海、重庆等地任新闻记者、编辑、总编辑等职。1949年后,担任过中央文史馆馆员等职。一生写有中长篇小说11..

青少年书房

《少年中国说》

《少年中国说》:近代散文名篇。作者为梁启超。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一九〇〇年,文中极力歌颂少年的朝气蓬勃,指出封建统治下的中国是“老大帝国”,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振奋人民的精神。文章不拘格式,多用比喻,具有强烈..

少年时代(文学)

少年时代:《沫若自传》第一卷。郭沫若着。收入《沫若文集》第6卷。包括《我的童年》、《反正前后》、《黑猫》、《初出夔门》四个集子。这是作者少年时代离开四川以前思想、生活、学习的真实记录。其中,《我的童年》记..

少年飘泊者(文学)

少年飘泊者:中篇小说。蒋光赤作。1926年1月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小说采用书信体的形式,通过农村少年汪中,从流浪到在战场上牺牲的描写,反映了从“五四”到“五卅”这一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及其矛盾和斗争。因其鲜明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