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对信息的选择

受众对信息的选择:

1960年,克拉珀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提出了大众传播受众在接收大众传播信息时,具有选择性的特点。一是选择性注意,又称选择性接触。指人们在大量的信息面前,只能把注意力集中在个别的、少量的、自己所关心或感兴趣的信息上。而对其他信息则不予接收,即使被迫接收也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二是选择性理解。虽然人们一般情况下尽可能对自己不关心或不感兴趣的信息不予注意,但由于种种外在因素的影响,人们有时不得不去接收那些令人不感兴趣的信息。对于这一类信息,人们常用的办法就是按照自己的口味来进行理解,即选择性理解。一般地说,与受众内外特征越一致的信息,受到误解的程度越小;反之,受到误解的程度越大。三是选择性记忆。对于大众传媒提供的信息,受众成员虽然经过选择性注意,使自己所接触到的信息量大为减少,但是对于他们的记忆来说,这些信息的数量仍然过大,他们只有忘掉其中的大部分信息,才能记住他们最需要的那部分信息,在记忆方面是有选择的。研究表明,人们对那些刺激强度大的、投合自己观点的信息,以及有利于自己的和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容易记住,对那些自己反复接触到的信息也容易记住。

为您推荐

灵魂选择了自己的伴侣

灵魂选择了自己的伴侣 : 美国诗歌。艾·迪金森(见“一只鸟儿来到人行道”)写于1862年,最早发表于《诗集》(1890),今收入托马斯·约翰逊编辑的《艾米莉·迪金森诗歌全集》,1955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诗歌说明诗人的果..

《青春的选择》

《青春的选择》:陈丹燕着。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1990年8月版。6万字。反映当代中学生现实生活的中篇小说。主人公丁丁是一个对未来充满着幻想、赶新潮的妙龄少女。她积极上进,勤奋好学,经过6年拼搏,终于考取了重点大学,并获..

《你别无选择》

《你别无选择》:刘索拉着。作家出版社1985年12月版。10.2万字。中篇小说集。收有《你别无选择》、《蓝天绿海》和《寻找歌王》3篇作品。作者借助她熟悉的音乐生活,运用大胆、新颖的表现手法,切入80年代城市青年的心理,痛快..

电教媒体优化选择和组合

《文学的选择》

《文学的选择》:吴亮着。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8月版。17.8万字。作者第一部文学论集,收论文28篇。由两大部分构成:一、对当代作家、作品的评论,谈到了蒋子龙、王蒙、张弦、高晓声、谌容、李杭育、邓刚、张承志、王安忆等;二..

《艰难的选择》

《艰难的选择》:赵园着。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9月版。30万字。面对整个新文学运动的时空跨度,选择“知识者”这一角度,运用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将中国现代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系列地贯穿起来,进行全景式的观照和研究。..

《诗美的积淀与选择》

《诗美的积淀与选择》:杨匡汉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10月版。26万字。作者近10年来的诗歌评论文章结集。分3篇。第一篇“审美观念篇”,结合诗歌创作的实践与经验,企求进行观念上的一些重新调整;第二篇“审美判断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