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乐之方

立乐之方: 先秦儒家实施音乐教育的原则。主张用艺术引导(道)人节制欲望,使之向善。《礼记·乐记》谓乐的本义就是快乐。追求快乐是人情所不能免的。快乐必表现为“声音”“动静”,表现而不加引导,就不能不产生淫乱。为防止淫乱,才制作“《雅》、《颂》之声”,使声音足以使人快乐而不流于放荡,使乐调足以激发人的善心而免受“放心邪气”的影响。并称此“是先王立乐之方”。

为您推荐

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 孟子用语。即* 恻隐之心。《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赵岐注:“言人人皆有不忍加恶于人之心也。”朱熹注:“众人虽有不忍人之心,然物欲害之,存焉者寡..

积靡

积靡: 荀子用语。《荀子·儒效》:“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杨倞注:“靡,顺也;顺其积习故能然。”于省吾云:“训靡为顺,误矣;训积为习,是也。梁启雄云:‘靡同摩。’较注义为允。《汉书·董仲舒传》:‘..

四端

四端: 孟子用语。指仁、义、礼、智四种道德观念的萌芽。《孟子·公孙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

注错习俗

上知下愚

上知下愚: “知”同“智”。天资最聪明和最愚笨的人。孔子认为二者皆先天禀赋,不可改变。《论语·阳货》:“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种看法影响深远。如颜之推说:“上智不教而成,下愚虽教无益,中庸之人不教不知也”(《颜氏家..

卫道

卫道: 维护儒家正统理论。唐韩愈作《原道》,攘斥佛老,保卫儒学。称孔子仁义之道,乃上继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后,孟轲独得其宗;轲死,不得其传。韩愈以上继孟子自命,倡“文以载道”,发起古文运动,志欲“障百川而东..

积渐

积渐: 长期的积累习染。谓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环境的影响,对人性的形成有重要意义。荀子认为礼义道德等社会规范是要经过学习才有的,社会环境决定人性的好坏。《荀子》书中,“积”乃指人的主观努力,如说“圣人,人之所积”(《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