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形写神: 中国传统艺术教育术语。出自东晋顾恺之《魏晋胜流画赞》。意谓绘画不仅要表现对象的形似,还要揭示其生命自身。“神”包涵“精神”、“精灵”或“神(真)髓”的意义,和“天”、“造化”、或“造物者”含义相当。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欢迎来到文学网!
放风筝: 传统体育活动之一。起源于春秋。《墨子·鲁问》记“公输子削木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后以纸代木,称为纸鸢,又名风鸢。五代时,于鸢首系竹笛,“使风入作声,如筝鸣,俗呼风筝”(明陈沂《询刍录·风筝》)。制法以细竹为..
气韵: 指艺术形象生动传神的审美特征。中国古代文人自我修养重“气”。《易》视万物生成和变化是阴阳两气的作用,庄子视人的生死为气的聚散,孟子善养“浩然之气。”魏晋以降,文、书、画、诗等艺术品评,常用气、生气、神气..
与担夫争道: 古代书法教学术语。书法典故。《新唐书·张旭传》:“旭自言,始见公主、担夫争道,又闻鼓吹,百得笔法意,观倡(歌舞艺人)公孙舞《剑器》,得其神。”谓学习书法时,应从生活和自然中汲取营养,感悟笔法多变、参差有致的原..
两字诀: 古代绘画教学术语。清邹一桂《小山画谱·两字诀》:“画有两字诀,曰活、曰脱。活者生动也。用意、用笔、用色,一一生动,方可谓之写生。或曰当加一泼字。不知活可兼泼,而泼未必皆活。知泼而不知活,则堕入恶道,而有伤于..
篆刻: 我国传统造型艺术教育内容之一。因印章字体大都采用篆书,先书后刻,故称。先秦、两汉及魏晋已大量使用官私印章。金属印章,一般先刻印模,随后浇铸;晶玉印章,用手工琢成或用金刚砂琢蚀;石、牙、角、木等印章,直接用刀镌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