竿

竿: 古代音乐教学用具。吹奏乐器之一。《周礼·春官·塑师》:“掌教吹竿、竺。”战国至汉代广泛流行,至宋代失传。近年出土的汉代百戏陶涌、石刻画像中多有吹竿的图像。据《周礼》郑玄注、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应助《风俗通》、三国魏张揖《广雅》等记载,其形制与密相似而较大,管数亦较多。1972 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有随葬明器竿一件,有二十二管,分前后两排。

为您推荐

歌有

歌有: 所宜古代乐教谓不同类型的歌适宜于不同个性的人演唱。《礼记·乐记》载:子贡间师乙:“赐闻声歌各有所宜也。如赐者宜何歌也?”师乙答日:“宽而静柔而正者宜歌《颂》,广大而静疏达而信者宜歌《大雅》,恭俭而好礼者宜歌..

阳夫三叠

阳夫三叠: 唐代歌曲。歌词据王维《送元二之安西》诗并有所发展。因有“西出阳 关无故人”句,重复三次,故名。诗中有“阳关”、“渭城”两地名,故又称《阳关曲》、《渭城曲》。唐、宋以来,曾有多种唱法,各派琴谱均以王维..

琴: 别称“绿纤’、“丝桐”。古代音乐教学用具。弹拨乐器之一。一般以桐木作面板,掉木作底板,合为音箱,课以色漆。一端有岳山支撑琴弦,其下有琴辍用以调整弦的音高。先秦时已是常用乐器,如《书经》:“搏柑琴瑟以咏”;《诗经..

乐主

秦王破阵乐

秦王破阵乐: 又名破阵乐。唐代军中乐舞。发展为歌舞大曲。《唐会要》卷三十三:“贞观元年正月三日,宴群臣,奏《秦王破阵乐》之曲。太宗谓侍臣日:‘朕昔在藩邪,屡有征伐,世间遂有此歌,岂意今日登于雅乐。然其发扬蹈厉,虽异文容..

排肃

排肃: 古代吹奏乐器。原称萧。《世本》:“萧,舜所造。其形参差像凤翼,十管,长二尺。”《博雅》:“萧,大者二十四管,无底,小者十六管,有 底。”《三礼图》:“无底者谓之洞萧。”汉、唐以来石刻、壁画及随葬陶涌中常见吹奏排萧..

乐户

乐户: 古指从事音乐、曲艺演奏和传授的人。《隋书·裴蕴传》:“大业初,考绩连最。杨帝闻其善政,征为太常少卿。初,高祖不好声伎,遣牛弘定乐,非正声、清商及九部、四舞之色,皆罢遣从民。至是,蕴揣知帝意,奏括天下周、齐、梁、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