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1668—1749): 清文学家、教育家。字灵皋,号望溪,安徽桐城人。康熙进士。雍、乾之间,曾充《一统志》总裁、《三礼义疏》副总裁、礼部侍郎等,一生主要从事讲学,诱掖后进。与刘大櫆、姚鼐为古文“桐城派”代表,力主师法韩、柳,讲求义法。立论大抵本程朱,推崇朱子性理之学。在教育上主“移情”说,谓“矫之久以成性”。称科举为诵词章之学,认为若以举业教学,则既不利于身心修养,也无益于天下国家之用。著有《礼记析疑》、《周官集注》、《方苞集》等。
- 欢迎来到文学网!
刘献廷(1648—1695): 清学者、教育家。字继庄,别号广阳子,顺天大兴(今属北京市)人。一生不仕,以教读著述为事。主经世之学,自象纬律历边疆塞关财赋军政之属,旁及佛老家言,无不究研。抨击腐儒误人。认为当世学者“率知古而不知今..
何焯(1661—1722): 清初散文家、教育家。字屺瞻,号茶仙、义门,长洲(今江苏吴县)人。康熙进士,授编修。其论科举,持全盘肯定的态度,认为应如宋代以制艺取士,做八股经义,可挽救明季之文风。对宋代书院建设尤为赞赏,称“书院之建,实与..
潘耒(1646—1708): 清学者。字次耕,号稼堂,江苏吴江人。少时受学同郡徐枋、顾炎武,曾刻顾炎武所著书。康熙时,应召试博学鸿词科,授检讨,纂修《明史》。于经史、音韵等学,无不通贯。提倡匡时救弊之实学,尤重数学。认为教育必须德..
蒋兴畴(1639—1695 年: )清音乐教育家。字心越,浙江金华浦阳人。清康熙十五年(1676)在杭州永福寺为僧,因避难去日本长崎,受关东幕府接待,尊为“东皋禅师”。在国内曾从金陵琴家庄臻凤及褚虚舟等人学琴,尽得其妙。赴日时,曾带去..
张履祥(1611—1674): 明清之际教育家。字考夫,别号念芝,浙江桐乡人,世居清风乡炉镇杨园村,学者称杨园先生。家贫,幼年丧父,就学外祖父 43 家乡塾馆。后受业于刘宗周。明亡,隐居授徒,从事著述讲学。先后设馆十余处,执教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