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众的社会分类论

受众的社会分类论:以社会学为基础,注重各社会群体的特性差异对受众成员的媒介信息接受的行为的影响。主要观点:
①大众传播媒介向社会公众提供各种信息,但社会成员是有选择地接收和解释这些信息的。
②人们的这种有选择的媒介信息接收行为之基础,是社会成员在阶层分明的社会结构中所处的地位。
③这种社会结构是由许多社会群体类别组成的;确定社会群体类别的分类界限的,是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工资收入等人口统计学上的因素。
④确定社会群体类别界限的因素,影响人们对于大众信息的注意和反应形式,从而使各社会群体的内部成员们对大众传播作出大体一致的反应。
社会分类论可指导人们研究分析据以划分受众为不同群体的可变因素与人们信息接收行为之间的联系,并进而指导传播机构分析和预测不同受众群体的有选择性的媒介信息接收行为,根据不同的社会群体的特点设计和制作讯息。但是,同属于一个社会群体的受众成员并不见得一定会对同一条媒介信息作出同样的反应。社会群体的特征虽是对受众成员产生影响的一种因素,但并非唯一的因素,而是和心理因素等一系列因素共同影响受众的信息接受行为的。

为您推荐

《谚语分类词典》

《谚语分类词典》:李庆军编着。黄山书社1991年11月版。60万字。以古谚为主,兼采今谚,共4500余条,连同副条约有5700条。分人事、人物、人世、修养、家庭5等类;每类又分若干小类(如“修养类”分“立志守节”、“实践磨炼”等..

《中国历代寓言分类大观》

《中国历代寓言分类大观》:尚和主编。文汇出版社1992年1月版。85.7万字。收录中国历代寓言740余则,分“为政篇”、“道德篇”、“教育篇”、“学习篇”、“情谊篇”、“养生篇”、“事理篇”。每篇又分若干类,每类收录寓..

中国图书分类法

出版时间:1992-11 中国图书分类法 : 图书分类法著作。刘国钧(见“中国书史简编”)编制。1929年第1版,1936年第2版。1957年北京图书馆出修订第1版。1910年孙毓修在《教育杂志》上首先介绍美国杜威《十进分类法》..

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

出版时间:1992-11 中小型图书馆图书分类表草案 : 简称《中小型表》。图书分类法著作。中国文化部社会文化事业管理局于1956年组织图书馆专家编写。1957年北京图书馆出版,1966年第2版。本书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出版时间:1992-11 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 简称《人大法》。图书分类法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54年出版,1955年第2版,1957年第3版,1962年增订第4版,1982年增订第5版,每版都..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出版时间:1992-11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 : 简称《科图法》。图书分类法著作。中国科学院图书馆编。1958年科学出版社出版。1974年出自然科学部分修订第2版,1979年出社会科学部分修订第2版。类目表由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