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子-公文
答子:答与意义相通,用途稍不同。宋代答子有三种用途:一是群臣百司上殿奏事,有时用答,相当于唐代的榜子。《宋史.范质传》:“先是宰相见天子议大政事,必命坐面议之,......及质等惮帝英睿,每事辄具答子进呈,......由是奏御多,始废坐论之礼。”第二种用途是下官上书于上官,如王十朋与赵安抚《乞降祀上虞帝舜庙答子》。第三种用途是上行下的文体,中书指挥事,凡无皇帝降敕的称答子,和唐代的“堂帖”相类似。诸路帅司指挥所属部下也用答子。
符:征信的文书,《周礼•地官》:“门关用符节”。一般是用竹子做的,故从“竹”部,汉朝有“竹使符”、“铜虎符”。古代“合符以发征”,同时也必须验看附送的文书,作为事实的说明。所以《释名》说:“符,付也,书所致敕命于上,付使传..
封事:汉代的章奏都不封口。只有奏陈秘密事项,防止泄漏,才用黑色口袋,贴上双重封条呈进,称为封事。唐代仍用于秘密的进谏。杜甫诗:“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遇有进呈密事,连觉也睡不着了。这种封事体裁,元明以后就少见了。后世..
铁券:最早见于汉初,功臣受封,由朝廷颁赐丹书铁券。誓词中把对他们及其子孙后代的信任,比作泰山、黄河一般的永恒。特别是唐代,藩镇割据,骄横跋扈,朝廷怕他们反叛,都赐以铁券,文里言明,虽有重罪,皆可赦免,以笼络他们,铁券的形状如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别集。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朱子文集大全类编》、《朱子全书》等。宋朱熹(1130-1200)撰。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沧州通叟,别称紫阳,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朱子。徽州婺源(今属江西)..
高而公文集:高而公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84年出版。高尔公系陕北新华广播电台编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本书主要内容为作者编写的广播稿件,其中有陕北台《对国民党军广播节目》稿件、中央台播出的鞍钢、朝鲜前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