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公文
符:征信的文书,《周礼•地官》:“门关用符节”。一般是用竹子做的,故从“竹”部,汉朝有“竹使符”、“铜虎符”。古代“合符以发征”,同时也必须验看附送的文书,作为事实的说明。所以《释名》说:“符,付也,书所致敕命于上,付使传引之也。”到了魏晋时代,就直接把所附的文书称为符了。唐朝作为下行文书的一种,尚书省下于州,州下于县,县下于乡,都用符。宋以后废除。
铁券:最早见于汉初,功臣受封,由朝廷颁赐丹书铁券。誓词中把对他们及其子孙后代的信任,比作泰山、黄河一般的永恒。特别是唐代,藩镇割据,骄横跋扈,朝廷怕他们反叛,都赐以铁券,文里言明,虽有重罪,皆可赦免,以笼络他们,铁券的形状如同..
公文纸:或称册子纸、库抄纸。指已为公务上使用过的纸张,曾作为古代印书用纸。一般用印有格线的公文纸或已写过字的钱粮册纸,反折过来用空白的背面印书,宋代已有之,可能是为了节约纸张。已知的有南宋淳熙间刻印的《洪氏集验..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别集。又名《晦庵集》、《朱子大全文集》、《朱子文集大全类编》、《朱子全书》等。宋朱熹(1130-1200)撰。熹字元晦、仲晦,号晦庵、沧州通叟,别称紫阳,世称晦庵先生、朱文公、朱子。徽州婺源(今属江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