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

1.代词,同“尔”、你。

如:“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2.连词,或表示顺接,可译作“就”、“并且”等,有时不必译出。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或表示转接,可译作“但”、“却”、“可是”、“然而”等。如:“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墨子·公输》)或表示假设关系和因果关系,可分别译作“如果”、“假如”和“就”、“因而”。如:“诸君而有意,瞻余马首也可。”(徐珂:《冯婉贞》)“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史记·屈原列传》)。

3.助词,或用在句子成分之间,只起舒缓语气的作用,可不译出,如:“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贾谊《论积贮疏》)

为您推荐

莫:1.代词,是否定性的无指代词,代人和事物。可译为“没有谁”、“没有哪一种东西(事情)”。如:“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王安石《游褒禅山记》)2.副词,用于祈使句,表示禁止,可译为“别”、“不要”。如:“莫令事不举。”(..

或:1.代词,表示无定指代,可指人、事、时间,可译作“有的”、“有的人”、“有时”等。如:“左右或引相如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2.副词,或表示测度的语气,可译为“或许”、“也许”。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乎:1.语气助词。放在句尾,表示疑问、感叹、测度的语气,可译作“吗”、“呢”、“啊”、“吧”等。如:“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史记·项羽本纪》)“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柳宗元《捕蛇者说》)2.介词,用法..

夫:1.语气助词,或放在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又称发语词,可不译出。如:“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或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可译为“啊”。如“孟子曰:‘术不可不慎。’信夫!”(方苞《狱中杂记》)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

兼语的省略

兼语的省略:文言里,兼语所指如果刚见于上文时,可以省略。“不如因而善遇之,使归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后省代词“之”(指蔺相如)。“之”既是“使”的宾语,又是“归”的主语。又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而封..

然:1.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样”、“如此”。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苏洵《六国论》)2.连词,用在分句之间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可是”,如:“然视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3.词尾,常用于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