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为

何以……为:

这是文言中表示反问的固定格式。“为”是动词,它的宾语“何”前置,介词结构“以……”是状语,“何以……为”的意思是“用……做什么”或“要……干什么”。如:“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有时可以省去“以”,成为“何……为”,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史记·项羽本纪》)

为您推荐

感叹号〔!〕

感叹号〔!〕:也称“感情号”,表示一句感情强烈的话完了之后的停顿。如:“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了强调感叹语气,反问句末尾也可用感叹号,如:“在那黑暗的岁月里,哪里有科学的地位,又哪..

相容的选言推理

相容的选言推理:一个前提为相容的选言判断,另一个前提和结论为简单判断的推理。如:“一份统计表格的错误,或因材料来源不可靠,或因计算不正确,这份统计表格的错误,经查不是计算有错误,所以,是材料来源不可靠。”其推理规则是:否..

属种关系

属种关系:一个概念的外延全部包含在另一个概念外延之内的关系,也叫从属关系(如图2所示)。被包含的概念(如B)叫种概念,能包含其他概念的概念(如A)叫属概念。如“京剧”这个概念的外延,是“戏剧”这个概念的外延的一部分,“..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

交叉关系

交叉关系:外延部分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如“共产党员”和“科学家”这两个概念是交叉关系,“共产党员”中有一部分是科学家;“科学家”中也有一部分是共产党员。它们的外延只有部分重合。具有交叉关系..

无乃……乎

无乃……乎:这是文言中表示测度的固定格式。语气委婉,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如:“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左传》“殽之战”)同类的固定格式还有:“得无……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莫不是……吗”、..

求异法

求异法:探求事物因果联系的方法之一。凡是考察的现象出现的场合,其他条件相同,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就可以推断,这个条件是考察的现象发生的原因。如:“在土壤、耕作、施肥和管理等条件都相同的两块小麦试验田中,冬灌的比没有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