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濛初“二拍”

凌濛初“二拍”:

凌濛初(1580-1644),明末小说家。字玄房,号初成,别号即空观主人。浙江乌程(今湖州)人。官至徐州通判。曾参与镇压农民起义,最后呕血而死。着作多种,以拟话本小说集《拍案惊奇》初刻和二刻(简称“二拍”)影响最大。“二拍”实有小说78篇,题材大都“取古今杂碎事”,其中部分作品具有积极意义。如《转运汉巧遇洞庭红》,反映了当时海外贸易的发展;《李将军错认舅》歌颂了忠贞不渝的爱情;《青楼市探人踪》,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阴险狠毒的本质,等等。但书中消极落后的成分较大,不少篇目宣扬因果报应和封建伦理道德,描写淫秽的色情。因此,无论思想或艺术方面,“二拍”都比“三言”差得多。

为您推荐

《文学改良刍议》

《文学改良刍议》:胡适作的提倡文学改良的论文,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第2卷第5号。论文认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即:“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烂调套语..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1966年2月,林彪、江青一伙在上海炮制这个《纪要》,抛出了一个“文艺黑线专政论”,胡说建国后的文艺界被一条与毛泽东思想相对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黑线专了政。《纪要》否定建国以来的文艺成..

“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

“革命的浪漫谛克”倾向:初期革命文学中的一种创作倾向。瞿秋白于1932年为阳翰笙再版早期作品《地泉》作题为《革命的浪漫谛克》的序言中指出这一倾向。它是指在当时的特定历史条件下,部分革命作家只凭一股革命热情创作..

鲁迅杂文

朗诵诗运动

朗诵诗运动:抗战时期兴起的一种诗歌运动。这种诗歌情绪饱满、语言有力、流畅上口、鼓动性强,适于在各种场合朗诵,能起到直接鼓舞人民抗战的作用。1938年10月在武汉召开的鲁迅逝世两周年纪念会上,开始了诗歌朗诵活动,此后在..

秧歌运动

秧歌运动:指1943年左右,在延安和其他解放区开展的一种群众性的文艺活动。它是延安整风以后,群众性文艺活动迅速高涨,文艺工作者更自觉地向群众学习结出的硕果。在秧歌运动中,演出的都是用来表现新的生活和斗争的新秧歌,改变..

现代派诗歌

现代派诗歌:出现于三十年代的一个新诗流派。代表诗人有戴望舒、施蛰存、何其芳、金克木、卞之琳、林庚、徐迟等。戴望舒等人于1929年至1930年创办《新文艺月刊》,系统介绍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并发表一些象征主义诗作。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