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晋文公通过发展生产、整顿政治、训练军队,使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南方的楚国通过对外吞并,也日益壮大,势力达到黄河流域。楚、晋两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前633年,晋、楚双方在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大战。晋军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以少胜多,击溃了楚军。城濮之战后,周天子正式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晋文公的霸业从此确立起来。
晋楚争霸
晋楚争霸:
春秋时期,晋文公通过发展生产、整顿政治、训练军队,使晋国成为北方一大强国。南方的楚国通过对外吞并,也日益壮大,势力达到黄河流域。楚、晋两国不断发生冲突。公元前633年,晋、楚双方在城濮(今山东鄄城临濮集)大战。晋军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以少胜多,击溃了楚军。城濮之战后,周天子正式册命晋文公为“侯伯”(霸主)。晋文公的霸业从此确立起来。
吴越争霸:春秋末年吴国和越国进行的争霸战争。公元前505年,越国乘吴伐楚之机侵入吴国,由此引起了两国一连串的复仇战争。公元前494年,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大败越军,越王勾践称臣乞和,并入吴为奴三年。归国后勾践尝胆思辱,发..
民俗史:研究社会风俗历史的学科。它以风俗习惯(即一个民族或一定地域的人们在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方面长期形成的共同习惯,包括衣着、饮食、居住、生产、婚姻、丧葬、节庆、礼仪等方面的好尚、信仰和禁忌等)和社会风气(..
玄奘取经:公元629年,唐朝着名僧人玄奘从长安启程,历尽艰险,长途跋涉到天竺(今印度)研究佛经。他在当时天竺的佛教学术中心那烂陀寺,从戒贤住持学习佛经。645年回到长安,主持翻译佛经,先后译出佛经75部1300多卷。这些译本对丰..
南北司之争:唐朝后期朝官与宦官集团之间的争权斗争。朝官各官署在皇宫之南,故称南司,或称南衙;宦官的衙门则称北司。唐朝后期宦官专政。公元835年,宰相李训、舒元舆谋诛宦官仇士良等,结果反被杀害。854年,唐宣宗与宰相令狐策..
曹魏屯田制:东汉末年,曹操在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召募流亡农民,开垦荒地,实行屯田。农民被按照军事编制组织起来,几十人一屯,在屯田官吏管理下,垦荒种粮。曹操又让兵士屯田,称军屯。实行屯田使军粮有了保证,经济实力、军事实力得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