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都剌:中国元代诗人,画家。字天锡,号直斋。回族,一说蒙古族。生卒年难以确指。出身将门,但幼年家境贫苦。泰定四年(1327)进士,曾任京口录事司达鲁花赤、江南行御史台掾史等职。他官卑职小,但为政清廉,曾发廪赈灾、救助难民、禁止巫蛊、移风易俗,较有政绩。曾因弹劾权贵而受过贬谪。萨都剌博学能文,兼善楷书。其文学创作,以诗歌为主。其诗词内容,以游山玩水、归隐赋闲、慕仙礼佛、酬酢应答之类为多。但有些诗如《大同驿》、《黄河月夜》等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惨状。另外有些诗则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与罪恶,涉及到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如《寄朱县尹》、《旧剑》等诗歌表达了为民请命、励精图治的政治思想和以天下为己任的报国志向。他的山水诗描写细腻,富有生活实感,颇见功力,特别是对边塞风光的描写,信笔勾勒,粗犷有致,更具特色。萨都剌的词作虽不多,但颇有影响,尤以〔念奴娇〕《登石头城》、〔满江红〕《金陵怀古》两首最为有名。两词抚今追昔,韵调苍凉,意境深远,技巧圆熟,后人推为元一代词人之冠。著有《雁门集》(14卷)、《武夷诗集序》等。萨都剌亦善画,长于山水,有《严陵钓台图》传世。
为您推荐
题壁诗:题写在墙壁上的诗,是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始于两汉,盛于唐宋。就载体而言,题壁诗都是题在墙壁上,但墙壁又有寺壁、石壁、邮亭壁、殿壁、楼壁之分。就内容而言,题壁诗皆有感而作,是有所寄托的。大致可分如下类型:第一..
《南齐书》:二十四史之一,记述南朝萧齐一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南朝梁萧子显撰。旧史称该书为《齐书》:或《齐史》:宋人曾巩等始加南字,称《南齐书》,以区别于李百药所写的《北齐书》。全书原为60卷,佚失1卷大约是含有作书义..
近体诗: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与古体诗相对而言。又称今体诗:。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为唐以后人常用的诗体。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
《鹤林玉露》:宋代笔记类著作,罗大经撰。罗大经,字景纶,庐陵(今江西吉安)人。理宗宝庆二年(1226)进士,初授客州法曹掾,后任抚州军事推官。本书系罗大经晚年之作,自序云年老无事,常闲谈于鹤林之下,撰成此书,乃取杜诗“清谈玉露繁”句..
陶渊明:(365~427年),东晋末南朝宋初诗人、辞赋家。名潜,字渊明。或说一名渊明,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附近)人。东晋大司马陶侃曾孙。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
送别诗:抒写离别之情的诗歌。古时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吟咏的一个永恒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