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群

以群:

【生卒】:1911.5—1966.8

【介绍】:

原名叶以群。

安徽歙县人。十岁跟父亲到杭州读书。

中学时代便参加编辑杭州《国民新闻》周刊。青年时代留学日本,因在东京参加反日运动,被迫回国。

其后,从事新文学运动。1932年加入“左联”。

抗战爆发后,他到武汉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担任《抗战文艺》编委。后又去重庆编辑《文哨》和《文艺阵地》。

1944年,重庆成立文化联络社,茅盾任社长,他任总编辑。1946年,在上海与茅盾合编《文联》月刊,组织星群出版社。1947年,与凤子等编辑《人世间》杂志。1948年到香港主持“文通社”,开展海外文艺通讯联络活动。

解放后回上海,从事文艺领导工作。以群解放前主要从事左翼文艺运动、编辑和文艺理论研究工作,对报告文学的写作和理论也作出重要贡献。

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时,他就参加作家战地访问团,深入前线访问,写了战地通讯《台儿庄一男士》、《台儿庄战场散记》等。1940年出版第一部通讯报告集《生长在战斗中》(重庆中国文化服务社),所收七篇作品,记录了前线军民抗战的动人事迹。

1942年出版通讯报告集《旅程记》(桂林集美书店),1943年9月出版人物特写集《新人的故事》(当今出版社),描写了内地城乡的苦难生活,控诉了敌人对儿童和妇女的残害。作者说这些人物“是神奇的,也是真实的。”(《新人的故事·序》)同年,他编选了抗战以来的报告文学选集《战斗的素绘》(后改为《南京的虐杀》;重庆作家书屋),并在“代序”《抗战以来的报告文学》里,对抗战期间报告文学的创作作了较好的总结,对抗战时期报告文学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为您推荐

方敬

方敬:【介绍】: (生平经历、诗歌创作及其他文学活动参见诗歌卷)他抗战前夕在写诗的同时开始写作散文和散文诗;散文诗收入《雨景》,散文结集为《风尘集》。抗战以后侧重散文创作,着有《保护色》、《生之胜利》、《记忆与忘..

庄瑞源

庄瑞源:【生卒】:1917.6.23—1977.1.5【介绍】: 福建省晋江县人。三十年代,在上海上中学时就开始在《大公报·文艺》、《申报·自由谈》等报刊上发表散文。1937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八一三事变后随校内迁。1939年加入“文协”..

许法新

许法新:【生卒】:1917.7.31—【介绍】: 原名许宝钰。曾用名许诺。笔名有许钦、许默痴等。天津人,生于北京。中学时代开始写稿。1933年在林语堂主编的《论语》半月刊发表第一篇散文《测字》。1934年后,在《文学导报》发表短篇..

田琳

戈杨

戈杨:【性别】:女【生卒】:1916.2.16—【介绍】: 笔名有栖栖、洛文等。原籍江苏淮安,出生于杨州。五岁丧母,被送给舅父作养女。1935年在镇江师范读书时,参加秘密读书会,并向《镇江日报》投稿。抗战爆发后,她从师范学校毕业,即投入..

华林

华林:【生卒】:1889.10.17—1980.1.21【介绍】: 笔名有静芝、林、华林一等。江长兴人。早年去法国留学。回国历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新华艺术科学校、武昌艺术专科学校教授1938年在武汉参与发起成立中华全文艺界抗敌协会,被推..

孙福熙

孙福熙:【生卒】:1898.9.13—1962.6.2【介绍】: 字春苔,笔名有丁一、寿明斋等。浙江绍兴人。1919年在北大图书馆任职员,并在文史哲各系选课旁听,192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后进法国国立美术专科学校。此时在鲁迅帮助下开始文学创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