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嘉

华嘉:

【生卒】:1915.5.12—

【介绍】:

原名邝剑平。

广东南海人。小家境贫苦。十七岁时,因父亲病逝失学。

其后参加了抗日的文艺活动,受到左翼文艺的影响,开始向上海《申报·自由谈》、《芒种》、《大众生活》等刊物投稿。

1934年到上海后,由司马文森介绍参加上海青年文艺界救国会,开始接受马列主义影响。上海沦陷后,回到广州。

抗战初期,任广州《救亡日报》战地通讯员,发表许多战地通讯和报告文学。皖南事变后,与夏衍等到香港创办《华商报》,并任记者;香港沦陷后,返桂林中学任教。

其间写作的长篇报告《香港之战》(1942年,桂林热风出版社)记录了香港沦陷前后的过程。

1944年9月,桂林沦陷,他从桂林转到重庆,散文集《西行记》反映了桂林撤退过程中的遭遇。抗战胜利后,华嘉从广州到香港,任《华商报》副刊编辑,并与夏衍等人创办人间书屋,编辑出版《人间文丛》。这个时期出版了小说集《复员图》,童话《森林的故事》等。

1946年从香港回广州,任《南方日报》副刊编辑,并先后担任华南文联秘书长,华南艺术学院教授兼文学部主任,广东文化局党组书记、副局长,广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等职。

为您推荐

孙福熙

孙福熙:【生卒】:1898.9.13—1962.6.2【介绍】: 字春苔,笔名有丁一、寿明斋等。浙江绍兴人。1919年在北大图书馆任职员,并在文史哲各系选课旁听,192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后进法国国立美术专科学校。此时在鲁迅帮助下开始文学创作,为..

司马文森

司马文森:【介绍】: (生平经历、文学活动和小说创作,参见小说卷)主要散文着作有:散文和特写报告《过客》、《少男少少》、《一个英雄的经历》、《粤北散记》,司马文森是一位报告文学写作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1938年上海..

艾治平

艾治平:【生卒】:1925.10.11—【介绍】: 原名艾家政。笔名有楚天碧、慕容丹、易水愁等。河北乐亭人。1943年考入北平私立成达中学,得到华粹深的悉心指导。以后就学于北京大学文学院中文系。1945年主编北平《纪事报·文学》..

刘北汜

司马訏

司马訏:【生卒】:1912.11—1979.4【介绍】: 原名程沧、字大千。笔名有史果、山雨等。四川华阳人。二十岁开始从事新闻工作,在《快报》、《西方晚报》作校对、记者、编辑。1939年到重庆《新民报》社工作,抗战胜利后调该报上海..

刘薰宇

刘薰宇:【生卒】:1896—1967【介绍】: 原名刘家镕,字薰宇。贵州贵阳人。建国前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他是我国第一批科学小品作家之一,擅长于数学小品,最着名的有《半间楼闲话》和《马先生谈算学》。他的小品“是在嬉皮笑..

李又然

李又然:【生卒】:1906.4.16—1984.11.13【介绍】: 又名李家齐、李罗曼、李则兰。浙江慈溪人。少年时代做过学徒。1928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回国,积极参加革命文化运动。抗战爆发后,在山西民族革命大学任教。1938年奔赴延安。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