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记者:①指专为广播电台采录新闻的记者。广播记者的采写手段除语言、文字外,还使用录音机等设备,并制作有声新闻或实况新闻,如录音专访、录音报道、录音谈话,实况转播等。采录迅速、熟悉广播特点,掌握广播语言、能熟练使用采访设备等,是对广播记者的特殊要求。(新闻)播音员、电台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等,有时也被称为广播记者。
- 欢迎来到文学网!
广播记者:①指专为广播电台采录新闻的记者。广播记者的采写手段除语言、文字外,还使用录音机等设备,并制作有声新闻或实况新闻,如录音专访、录音报道、录音谈话,实况转播等。采录迅速、熟悉广播特点,掌握广播语言、能熟练使用采访设备等,是对广播记者的特殊要求。(新闻)播音员、电台编辑、节目制作人员等,有时也被称为广播记者。
《首批大陆记者台湾纪行》:翟象乾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版。27万字。1992年9月5-12日,首批大陆记者团访台。本书记录了两岸新闻界的交往活动,报道了台湾社会生活的情景。附录部分介绍两岸新闻界双向交往情况,选登..
《三位老记者延安通讯选》:海稜等着。新华出版社1985年6月版。23万字。收海稜(缪海稜)、张铁夫、张沛3位记者从1941年至1946年采写的延安通讯69篇。反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在战争年代的生活、劳动..
《外地记者看黑河》:黑河地区新闻中心等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6月版,1992年8月版。19万字。通讯报道集。分“解冻的黑龙江”、“春潮涌动黑河”、“黑河是个好地方”、“边境线上的经贸热”、“独具魅力的‘一日游..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优秀作品选(1988—1989)》:中国国际广播学会编。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2年5月版。48万字。汇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1988年和1989年两个年度获全国及国际广播节目奖的作品共155篇。其中包括:名牌节目奖、..
《记者日记》:副名:“劫后余灰”中的片断。冠西着。浙江人民出版社1982年7月版。11.8万字。反映革命战争年代生活的日记体散文集。分“临沂之战”、“万里旅行”2部分,共170余篇。前一部分是1945年作者作为战地特派记者,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