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新闻)

中国日报: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派创办的第一份报纸。1900年1月25日在香港创刊,孙中山领导筹备工作,提供资金、代购印刷设备、选派人员、拟定报名,并经常指导编辑出版。由陈少白任社长兼总编辑。参加编撰的还有王质甫、杨肖欧、洪考充、陆伯周、黄世仲、郑贯公、陈诗仲、黄鲁逸、王军演等。该报附出有《中国旬报》(出至同年11月停刊)。日报每晨出四开一张半6版(后改两张8版),分载正文和货价船期表,主要有“论说”、“国内新闻”、“外国新闻”、“广东新闻”、“香港新闻”、“来稿”、“来件”等栏目。重视政论,每天都有论说。创刊初,还日撰英文论说一篇。借鉴日本报纸版式,文字版均分为6个横栏,缩短字行,便于阅读。《旬报》每期书本式一册,主要刊载中外重要新闻和名人言论,介绍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发表文艺作品。创刊半年后,两报言论日趋激烈。兴中会时期,该报主要宣传内容是:爱国救亡;反清排满;民权民主观念;批评揭露保皇派;声援群众反帝爱国斗争和革命党人的武装起义等革命活动。《旬报》停刊后,原“鼓吹录”专栏转入日报,成为副刊性专页,以通俗生动的文艺形式鼓吹革命。在文字宣传的同时,报馆还是革命活动机关,秘密聚会,联络会党,谋划武装起义,及至筹办经费、辎重、制造炸弹、印制文告等。报纸除在香港销行,大部发往内地、南洋,很受内地读者重视。报社1913年因经济困难并入香港文裕堂印务公司。1905年10月香港同盟会成立后转为该会机关报,次年又转为同盟会南方支部机关报。1906年8月文裕堂印务公司破产,陈少白辞职,冯自由、谢英伯先后继任社长兼总编辑。编辑、记者有廖平子、陈春生、陈耿夫、谢心准、朱执信等,孙中山、胡汉民、汪精卫等同盟会重要人物亦经常撰稿。这一时期报纸宣传内容主要是:配合《民报》宣传三民主义,曾连载长文《民生主义与中国革命之前途》;与立宪派报纸《商报》论战;报道声援香港人民反美拒约和护路斗争,宣传同盟会的武装起义。同时,报馆仍为同盟会在港的党务、军务活动基地。1911年广东光复后迁至广州,由军政府津贴,规模扩大,日销万份,由卢信主持,李民瞻主编,是广东国民党的机关报。孙中山领导的二次革命失败后,1913年8月被军阀龙济光查封。
(新闻)南京国民党“复兴社”办的报纸。1932年1月20日在南京创刊。对开两大张。创始人康泽,社长顾希平,总编辑邬绳武,总经理唐忍安,总主笔周天僇。版面严肃,头版不登广告,每天发一篇社论。副刊众多,有“社会科学”、“现代军事”、“国际述评”、“大观园”等。常在副刊“挺进”发表文章赞扬希特勒在德国取得的“成就”。鼓吹在中国实行“一党独裁”、“领袖中心”。抗日战争爆发后停刊。1945年日本投降后曾复刊。终刊日期不详。

为您推荐

新闻伦理学

出版时间:1993-09 新闻伦理学 : 美国克劳福特(Nelson N.Clouford)著。作者在本书中除了探讨报纸出版的商业道德问题(主要是广告业的道德)以外,主要结合社会对报纸的种种指责,分题论述了报人应有的职业标准。作..

新闻学原理

出版时间:1993-09 新闻学原理 : 日本小野秀雄(1885~1977)著。1947年东京堂书店初版,为日本权威性新闻理论专著。对于新闻的本质,作者主张“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判,是用最短时距的..

战后新闻史

出版时间:1993-09 战后新闻史 : 日本新井直之著。新井直之(1929~ )是日本著名新闻学者,曾任共同社文化部次长、科学部长、编辑委员、调查部长等职,现为日本创价大学教授。著有《大众传播日志》《现代新闻广播批..

新闻学总论

实际应用新闻学

出版时间:1993-09 实际应用新闻学 : 中国邵飘萍(1884~1926)著。1923年9月由北京《京报》馆附设的昭明印刷局出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新闻采访学专著。作者是中国20年代著名的新闻工作者,尤以采写内幕新闻和时评..

新闻学集成

出版时间:1993-09 新闻学集成 : 中国管翼贤(1899~ )著。曾任《实报》和时间通讯社社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投敌当了汉奸。本书于1943年3月由北京中华新闻学院出版,为抗日战争时期敌伪新闻学方面的代表作。作者..

新闻理论基础

出版时间:1993-09 新闻理论基础 : 中国甘惜分(1917~ )著。1982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陆出版的第一部新闻理论专著。它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总结了中国报刊,特别是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