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丛报(新闻)

新民丛报:清末改良派最重要的机关报。1902年2月8日创刊于日本横滨。半月刊。三十二开本,每期五六万字。编辑兼发行者署冯紫珊,实际是梁启超主编。主要撰稿人:马君武、黄与元、麦孟华、徐勤、韩文举、欧榘甲、徐佛苏、黄遵宪、严复等。初办时,强调“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主张“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原”。开办第一年,共辟24种栏目,发表各种文章、资料340多个篇目,其中评介或涉及西方意识形态的占一半以上:起迄时间,从希腊、罗马到近代英、美等民主民族国家的兴起;涉及人物,从苏格拉底、柏拉图到培根、笛卡儿;学术内容,包括自然、社会科学的各种流派、学说。从创刊起,即发表梁启超的《新民说》,全文10万多字,连载34期,是一篇反封建思想启蒙的代表性文献。第17期发表梁的《敬告我同业诸君》,提出报馆有两大“天职”:一监督政府,二向导国民。是早期纵论报刊功能、职责的重要文章。该刊还提倡运用西方理论观点,改革中国的旧史学、旧文学。“小说”栏,长年刊登《新罗马传奇》、《十五小豪杰》等新体文艺创作和译作。“海外奇谈”、“外洋入口之竹头木屑”等栏目,大量介绍科技新发明、新知识。该报印刷装帧讲究,封面常用套色,白报纸西式装订,每期卷首必刊几幅外国名人像或名胜古迹图。发刊后,迅即风行海内外,有的一期辗转翻印10多次。清廷严禁,也不能遏。畅销时,印数逾万份。它不仅是改良派最重要的机关报,而且也是一份读者面广、影响深远的大型综合性期刊。1903年后,宣传方针发生根本性变化。介绍“西学”、“新学”的文章明显减少,来稿、读者面也不断缩小。是年冬,梁启超从美洲回日本,思想大变。该刊连续发表他的文章,反对蓬勃兴起的中国民主革命斗争。1905年前后,改良派与革命派展开政治大论战。该刊力主“保皇”,鼓吹“开明专制论”,被《民报》等报刊批驳。1907年11月20日出至第96期停刊。

为您推荐

《河北新民歌(第一集)》

《河北新民歌(第一集)》: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文教部编。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7月版。7.8万字。选入1957年下半年和1958年元月之间河北省各地区涌现出来的新民歌330多首,分12辑:“指路明灯照九天”、“扔掉飞机坐飞箭”、..

台湾新民报

出版时间:1989-10 台湾新民报 : 文化综合性刊物。1930年3月29日创刊于台北。初为周刊,1932年4月15日合并了台湾民报后改为日刊。主编林呈禄、林海音、林焕青。1937年6月1日出至1800余期后被迫废除汉文版。1941..

新民会

出版时间:1989-10 新民会 : 1920年1月11日成立于日本东京。1920年1月8日,受五四运动思想影响的留日台湾知识分子、原“启发会”成员共十二人,受蔡惠如的邀请,在神田中华第一楼召开了创立组织协调会,商议通过了..

新民晚报·读书乐

《新民从报》

《新民从报》:是近代大型综合性半月刊杂志,由梁启超于戊戌变法流亡日本后所筹办。1902年2月8日在横滨出版。以内容广博著称。是梁启超宣扬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反对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与《民报》论..

《新民报》

《新民报》:1929年9月9日于南京创刊,社长陈铭德,总编辑张友鸾。该报称“一传达正确消息,而造成健全舆论,三促进社会文化,四救济知识贫乏。”以“决不官报化,传单化”为定位。抗战胜利后再全国各主要城市复刊,总管理处设于南京..

新民丛报➀

新民丛报:清末改良派重要刊物。半月刊。1902年2月8日在日本横滨创刊。*梁启超主编。设有论说、学说、时局、史传、学术、名家谈丛、国闻短评、海外汇报等栏目。初期着重介绍了大量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科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