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日报(新闻)

民国日报:①中华革命党——国民党机关报。1916年1月22日在上海创刊。发起人陈其美,总编辑叶楚伧,经理兼编辑邵力子,编撰人员有朱执信、戴季陶、沈玄庐等。原为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而办,袁死后继续反对张勋复辟、段祺瑞卖国,为孙中山护法运动作宣传。五四运动中副刊《觉悟》大力传播新思潮。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后,成为国民党的机关报,积极进行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军阀的宣传。吸收中共党员参加工作。1925年五卅运动后,日渐右倾。同年11月为西山会议派把持。1927年1月10日第一次停刊。同年3月22日复刊,归北伐军东路军总指挥部掌握,进行反共宣传。1932年1月26日,因如实刊载日本浪人焚毁三友实业社的消息,在日本海军陆战队胁迫之下,被租界当局勒令停刊。1932年5月更名《民报》复刊,出版至1937年11月,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三次停刊。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6日以原名复刊,报纸期号与1932年停刊时相接。出至1947年1月终刊。
(新闻)中国国民党在广州的主要报纸。在广州《新民国报》的基础上改组而成。《新民国报》创刊于1918年。1921年开始接受国民党的经费支持,遂为国民党人所主持,1923年停刊,改出广州《民国日报》,为国民党广州市党部机关报。孙中山亲书报头。社长兼总编辑初为陈孚本,后由吴荣新接任。1924年10月改归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主办,社长黄季陆,总编辑陈秋霖,日出四大张,副刊为《现代青年》。该报积极为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北伐作舆论准备,初销千余份,后增至万余份。主要销行东南各省和港澳地区,也远销南洋各国。大革命失败后,为国民党右派所控制,成为反苏反共的工具。1936年7月改名广州《中山日报》。
③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由共产党人主持的国民党机关报。具有统一战线性质。1926年11月20日创刊于汉口。初为国民党湖北省党部机关报,后兼作武汉国民政府、国民党中央党部言论机关。经理董用威(必武)、毛泽民,总主笔先后为宛希俨、高语罕、沈雁冰。编辑部成员大都是共产党员。编辑方针、宣传计划、经营管理均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对开3大张大型日报。设有“社论”、“紧要新闻”、“各地新闻”、“本市新闻”、“民众运动”、“农工消息”等栏目。另设“经济界”专栏和副刊《国民之友》。刊登少量国际新闻。消息来源主要依靠党政机关和工农青妇等群众团体提供,也有部分消息来自武汉的通讯社。该报宣传国共合作下的武汉国民政府的政策,报道北伐战争的胜利,支持工农群众运动,揭露帝国主义与新旧军阀的罪恶,影响及于国内外。发行量达1万余份。1927年7月武汉国民政府汪精卫与南京蒋介石政权合流,共产党人被迫撤出报社,该报性质改变。同年9月30日停刊。

为您推荐

《救亡日报的风雨岁月》

《救亡日报的风雨岁月》:广西日报新闻研究室编。新华出版社1987年7月版。19万字。辑录曾在《救亡日报》工作过的夏衍、胡愈之、田汉等23人撰写的回忆文章25篇。有《记救亡日报》、《救亡日报在上海》、《忆广州救亡日..

中华民国图书馆年鉴

出版时间:1992-11 中华民国图书馆年鉴 : 图书馆与图书馆学参考工具书。严文郁等著。1981年该馆出版。16开451页,内容分为6章,各章有专人主编。第1章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严文郁主编;第2章台湾地区图书馆事业现..

《民国艳史演义》

《民国艳史演义》:陶寒翠着。南海出版公司1989年7月版。80万字。3册。分为3大部分。第一部分的历史背景是清帝逊位,民国成立。记述清末故宫中的艳闻以及元首、总理、总长、国会议员、都督、省长等的艳史,旁及闻人、名士..

“中华民国”民营广播电台联合会

“中华民国”广播电视事业协会

“中华民国”广播电视事业协会 : 前身为1954年3月26日成立的“中国广播事业协会”,1980年3月1日起改为“‘中华民国’广播电视事业协会”,台湾境内30多个广播电视台均为团体会员单位,另“‘中华民..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

“中华民国”电视学会 : 1970年3月16日成立于台北,宗旨为“促进电视学术之研究发展,并致力于电视事业之兴革与改进,其职责不仅为电视同业服务,更要为社会公众服务”,兼具学术团体与同业组织的双重..

台湾“中华民国青溪新文艺学会”

出版时间:1989-10 台湾“中华民国青溪新文艺学会” : 由古铣贤、关层峰、尹雪曼等人发起。1976年3月27日成立于台北市。主要成员有:钟雷、胡秀、蔡文甫、痖弦、郭嗣汾、吴东权、段彩华、柯青华、张放、张腾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