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巴尼亚文学

    阿尔巴尼亚文学 : 阿尔巴尼亚古代文学是在反抗土耳其封建统治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口头流传的英雄叙事诗比较丰富。这一时期的书面文学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如1555年出版的第一部书──焦恩·布祖库的《祈祷书》,表明至少在16世纪以前,阿尔巴尼亚就有了书面语言。这个时期的作品还有马林·巴尔莱蒂的散文《斯库台被包围》(1578)、《乔治·卡斯特里奥特-斯坎德培的高超武艺及生活传记》(1579),诗人彼·布迪(1566~1622)的《基督教义》,弗·巴尔迪(1606~1643)的《斯坎德培》等。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伊斯兰教文学对穆·屈丘库(1784~1844)等诗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使他们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东方文学的情调。
  从19世纪30、40年代起,随着阿尔巴尼亚民族复兴运动的蓬勃发展,开始了民族复兴时期的文学。为了广泛地进行爱国主义宣传,提高民族觉悟,纳·维奇尔哈尔吉(1797~1866)等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者,为发展阿尔巴尼亚语言和教育作了艰苦的努力。民族复兴文学以1878年普里兹伦同盟的建立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代表作家有纳·维奇尔哈尔吉、康·克里斯托福里迪(1830~1895)、瓦·巴夏(1825~1892)、叶·戴·拉达(1814~1903)等;后期有纳·弗拉舍里(1846~1900)、安·扎·恰佑比(1866~1930)、恩·米耶达(1866~1937)等。它的特点是反对本国封建主和土耳其的统治,热烈追求自由和民族解放。这一时期的著名作家,如阿尔巴尼亚文学的奠基者纳·弗拉舍里,散文作家萨·弗拉舍里(1850~1904)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领袖,他们的思想集中地代表了民族复兴者的革命理想。
  在民族复兴文学中诗歌占有最重要的地位。纳·弗拉舍里的长篇抒情诗《畜群和大地》(1886)及抒情诗《夏天的花朵》(1890),采用田园牧歌式的格调,描写了祖国的自然风光、农夫和牧人的生活与劳动,预言阿尔巴尼亚一定会获得解放。米耶达的抒情诗《青春女神节》,瓦·巴夏的诗篇《哦,阿尔巴尼亚》,阿斯德伦尼(1872~1947)的诗《阳光》、《理想与眼泪》等,都是抒情诗中的名篇。叙事诗也有了显著的发展,如纳·弗拉舍里的长篇叙事诗《斯坎德培的一生》(1898),戴·拉达的诗体小说《米辽萨奥之歌》(1836)以及小加夫利尔·达拉(1826~1885)的长篇叙事诗《巴拉最后的歌》(1906),均占重要地位。在这些作品中,诗人们塑造了民族英雄斯坎德培的光辉形象,展现了阿尔巴尼亚人民抗击外敌侵略和压迫的斗争。
  民族复兴作家和诗人的主要创作方法是浪漫主义,最早由侨居在意大利南方的阿尔伯雷什(阿尔巴尼亚人)诗人叶·戴·拉达、小加夫利尔·达拉等人所运用,弗拉舍里、米耶达等诗人又使它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出现了现实主义的作家,其代表是安·扎·恰佑比,他的诗集《父亲-托莫里山》(1902),喜剧《死后》、《十四岁的新郎》,诗剧《祖国的英雄》等,从多方面描绘了阿尔巴尼亚人民的生活,揭露了土耳其占领者的暴政,反映了人民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的愿望,他的作品对后来民族独立时期文学影响很大。
  从1912年阿尔巴尼亚获得民族独立到1939年意大利法西斯侵占阿尔巴尼亚这段历史时期,通常称作民族独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也称作民族独立时期文学。它继承和发扬了民族复兴文学爱国主义的传统,发展了进步的民主倾向。特别是30年代以后,由于共产主义思想的传播和苏联文学的影响,出现了以革命诗人、作家米吉安尼(1911~1938)为首的"1935年的一代"作家,其中主要有切·斯塔发、农·布尔卡、迪·舒特里奇、阿·恰奇、谢·穆萨拉伊等。他们创作了一大批充满革命激情的作品,并同颓废主义等倾向进行了斗争。这时期诗歌仍处于领先的地位。在散文创作方面,出现了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例如福·波斯托利(1889~1927)的《记忆的花朵》(1922)等。米吉安尼则在他的诗集《自由诗》和散文作品中,描述了贫苦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他们对社会的愤懑,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儿女》等诗中表达了对未来的信念。米吉安尼给文学带来了新的主题和表现方法,在阿尔巴尼亚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939至1944年民族解放战争时期,文学的中心主题是赞美英雄人物,颂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这一点在许多民歌以及诗人、作家法·吉亚泰、拉·西利奇、科·亚科瓦等人的诗歌和小说中得到有力的表现。穆萨拉伊的长篇讽刺诗《"国民阵线"的史诗》最为有名。战争结束后,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斯·斯帕塞的长篇小说《他们不是孤立的》,亚科瓦的长诗《维古的英雄们》和话剧《我们的土地》,拉·西利奇的长诗《普里什提纳集中营》和《教师》,舒特里奇的长篇小说《解放者》等。这些作品反映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艰苦与伟大,歌颂了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气概。它们是解放后最早一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品,对后来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参考书目
 D.Shuteriqi,Histori e Letёrsisё Shqipe, Shtёpia Botuese Naim Frashёrí,Tiranё,1955.

为您推荐

阿尔巴尼亚广播电视事业

阿尔巴尼亚广播电视事业 : 国家广播电台为地拉那广播电台,每天对国内外广播,对外广播使用20种语言播音。国家电视台为阿尔巴尼亚电视台,1981年开办彩色电视节目。1990年统计,有收音机55万台,电视机..

阿尔巴尼亚作家艺术家协会

阿尔巴尼亚作家艺术家协会 : 阿尔巴尼亚的作家艺术家的组织。1945年10月,在地拉那先成立阿尔巴尼亚作家协会,由作家范·诺里任名誉主席,迪米特尔·舒特里奇任主席。1957年5月,在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

阿尔巴尼亚儿童文学

阿尔巴尼亚儿童文学:阿尔巴尼亚约有五百年直接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之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1912年11月28日宣告独立前,文化比较落后。不过却有丰富的民间传说。这种民间传说,在民族独立运动时期,或在独立后民族文化创..

阿尔巴尼亚“文化反党集团”事件(新闻)

阿尔巴尼亚美术

阿尔巴尼亚美术 : 阿尔巴尼亚位于欧洲南部巴尔干半岛。早在公元前1000年伊利里亚人就于此创造了富有特色的伊利里亚文化,公元前 7世纪,沿海一带古城开始受希腊的影响。阿波罗尼亚、布特林蒂、培拉特等地是..

阿尔巴尼亚新闻法规(新闻)

阿尔巴尼亚新闻法规:阿尔巴尼亚自1990年底开始实行多党制后,新闻媒介发生重大变化。阿部长会议根据人民议会主席团于1990年12月17日颁布的关于允许成立政治组织、团体的法令,同时根据反对党的要求,12月28日作出决定,允..

阿尔巴尼亚语_

阿尔巴尼亚语:,阿尔巴尼亚的官方语言。在当地又称什基普语:。印欧语系中一种独立的语言。主要分布于阿尔巴尼亚,使用人口近300万,也通行于塞尔维亚的梅托希亚地区,使用人口约133万;在希腊与阿尔巴尼亚接壤的部分地区和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