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森,H.H.

    理查森,H.H. :

生于墨尔本,卒于英国萨塞克斯的费尔莱特。父亲原籍爱尔兰,母亲是英国人,于19世纪50年代“淘金热”期间移居澳大利亚。父亲喜爱文学,对她早年影响较大。理查森13岁时进入墨尔本市一个女子学院,毕业后曾做过短期的家庭教师。1888年随家人去英国。次年赴德国进入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钢琴。后来放弃音乐,开始文学创作。1912年曾回到澳大利亚,此后长期生活在英国和德国。

她著有长篇小说《莫里斯·盖斯特》(1908)、《成长》(1910)和《理查德·马奥尼的命运》三部曲等。三部曲包括《幸福的澳大利亚》(1917)、《归途》(1925)和《最后的归宿》(1929)。除最后一部小说《年轻的科西玛》(1939)外,其他都以她个人的经历为基础。《理查德·马奥尼的命运》以她父亲为原型,描述马奥尼在一个金矿场开设店铺,行医,最后精神失常,悲惨死去。她的小说具有悲剧色彩,在这三部曲中尤为突出。她以创作的真实性、人物心理描绘的深刻而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她晚年过着孤独的生活,接触面不广,作品有的地方不够流畅,对话缺乏特点。

为您推荐

克米内,M.

克米内,M. : 生于谢拉赫斯,在布哈拉的伊斯兰教学校接受了教育,为人谦虚,被取绰号为“克米内”,后他以此为笔名发表诗作。他的创作推动了讽刺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体裁在土库曼斯坦的发展,也拓宽了土库曼斯坦..

科尔摩拉,S.

科尔摩拉,S. : 生于贫穷的农民家庭。主要作品有《吸烟的人》《我亲爱的抓饭》《一个漂亮的少妇》《布尔什维克》等讽刺诗和爱国主义历史诗。另有一部未完成的长篇叙事诗,讲述了1860~1861年间土库曼斯坦..

狄青纳,P.G.

狄青纳,P.G. : 生于乡村教堂职员和教师家庭。母亲是农民。在贫困的乌克兰农村度过童年,并在教堂附属的神学校学习。1917年基辅商学院毕业。1929年被选为乌克兰科学院院士。曾任乌克兰教育部长(1943~1948)..

胡达依纳扎罗夫,B.

阿曼,K.

阿曼,K. : 生于今阿什哈巴德附近穷苦农民家庭,堂兄克吉洛夫·沙里对其帮助和影响很大。192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边在杂志社工作,边在教育研究所旁听研究生课程。1935年考入莫斯科历史、哲学与文学学院研究..

卡普林斯基,J.

卡普林斯基,J. : 生于塔尔图。母亲是爱沙尼亚人,父亲是波兰人,在爱沙尼亚并入苏联后被捕,死于狱中。卡普林斯基于1966年毕业于塔尔图大学,曾参与洛特曼符号学小组活动。对东方哲学很感兴趣,曾将《道德经》..

图尚,E.

图尚,E. : 生于一个多子女的铁路工人家庭。土库曼历史上第一位女诗人、第一位女飞行员,土库曼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功勋诗人、人民作家。1937~1939年就读于阿什哈巴德师范学院。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