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尔夫松,G.

    阿道尔夫松,G. :

20世纪60~70年代重要的工人作家。投身文学创作之前曾当过工人、记者、共产党议员。他的四部曲《木鞋之国》(1964)、《穷人的外套》(1965)、《挂着红圈圈的旗杆》(1966)和《夜晚拉提琴的人》(1969)讲的是20世纪瑞典南部斯莫兰省的社会、政治和经济飞速变化的故事。《出生在我们的峡谷里》(1970)是写移民去美国的故事。《包维尔师傅的玻璃作坊》(1974)也是部历史小说,描写17世纪初期第一个吹玻璃的工人抵达斯莫兰省的情况。还发表有几部回忆录,如《宽广的道路》(1971)、《通人性的花束》(1981)、《旋风》(1982)和《沙漏中的沙》(1983)等,着重描写他参加政治活动和劳工运动的经历。

为您推荐

雅尔塔尔松,S.

雅尔塔尔松,S. : 曾居住在挪威。他的第一部作品是用挪威语创作的长篇小说《高高翱翔的渡鸦》(1934),描写一位艺术家在爱情和事业上的困境。1936年回到冰岛,在首都市立图书馆工作,1943年出任图书馆馆长。雅..

科斯根涅米,V.A.

科斯根涅米,V.A. : 父亲是中学教师。科斯根涅米曾就读于赫尔辛基大学,大学时兼任地方报纸助理编辑。1921年任图尔库大学文学教授,后晋升为校长。1948年被遴选为芬兰科学院院士。1906年发表处女作《诗》..

《斯通家史札记》

《斯通家史札记》 : 小说讲述了一位普通女性黛西的一生。黛西出生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的一个小村庄,出生当日,母亲因产后惊厥而死。父亲沉浸在丧妻的痛苦中,无心照顾黛西,于是她被好心的邻居克莱恩廷带至..

巴洛宁,S.

埃德费尔特,J.

埃德费尔特,J. : 曾在龙德大学和乌普萨拉大学攻读北欧语言,并选修哲学和文学史等课程。1969年被遴选为瑞典学院院士。19岁时即发表诗集《破晓时的声音》(1923)。诗作优美典雅,描绘精致。其他诗集有《脸》(1..

西部草原三部曲

西部草原三部曲 : 包括《我的呐喊》(1966)、《养种马的人》(1967)和《消失的印第安人》(1973)。克罗耶奇在小说中大胆尝试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创作手法,特别是运用了文本的互文性、元..

费尔林,N.

费尔林,N. : 生于卡尔斯塔德,卒于乌普萨拉。父亲是记者。1908年全家随父亲迁居菲利普斯塔德,次年因父亲去世家境陷入窘迫。当过工人、记者和演员。1925年开始作诗,抒情诗多采用民谣和童谣体裁,基调忧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