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斯根涅米,V.A.

    科斯根涅米,V.A. :

父亲是中学教师。科斯根涅米曾就读于赫尔辛基大学,大学时兼任地方报纸助理编辑。1921年任图尔库大学文学教授,后晋升为校长。1948年被遴选为芬兰科学院院士。1906年发表处女作《诗》。一生共出版10部诗集、3部长、短篇小说,以及散文集、游记和回忆录等。除了文学作品外,还发表过不少学术专著,如四卷本的《书与作家》(1916~1931)、《罗马诗人》(1919)、《青年歌德》(1932)、《基维》(1934)和《歌德的中年和晚年》(1947)等。早期诗作忧郁悲观,在诗集《闪光的城市》(1908)和《煤光》(1913)中有明显的流露。1917年芬兰获得独立,诗人心情十分舒畅,创作风格从忧郁变为欢畅。这种愉快和对祖国炽烈的热爱在诗集《新歌》(1924)和《犁》(1930)中有充分的表露。

为您推荐

雅尔塔尔松,S.

雅尔塔尔松,S. : 曾居住在挪威。他的第一部作品是用挪威语创作的长篇小说《高高翱翔的渡鸦》(1934),描写一位艺术家在爱情和事业上的困境。1936年回到冰岛,在首都市立图书馆工作,1943年出任图书馆馆长。雅..

《斯通家史札记》

《斯通家史札记》 : 小说讲述了一位普通女性黛西的一生。黛西出生在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的一个小村庄,出生当日,母亲因产后惊厥而死。父亲沉浸在丧妻的痛苦中,无心照顾黛西,于是她被好心的邻居克莱恩廷带至..

巴洛宁,S.

巴洛宁,S. : 生于维罗拉赫蒂一个贫苦家庭,卒于海门林纳。父亲是鞋匠。巴洛宁当过锯木、渔业、玻璃、油漆和电业等行业的工人。由于他的经历,他作品的主人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劳动者。长篇小说..

埃德费尔特,J.

西部草原三部曲

西部草原三部曲 : 包括《我的呐喊》(1966)、《养种马的人》(1967)和《消失的印第安人》(1973)。克罗耶奇在小说中大胆尝试现代主义、魔幻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多种创作手法,特别是运用了文本的互文性、元..

费尔林,N.

费尔林,N. : 生于卡尔斯塔德,卒于乌普萨拉。父亲是记者。1908年全家随父亲迁居菲利普斯塔德,次年因父亲去世家境陷入窘迫。当过工人、记者和演员。1925年开始作诗,抒情诗多采用民谣和童谣体裁,基调忧伤。..

斯维登堡,E.

斯维登堡,E. : 生于斯德哥尔摩教士之家,卒于英国伦敦。父亲是赞美诗作家、教士。他受过良好而全面的教育,并赴英国深造。曾跟随I.牛顿进行了涉及许多不同项目的自然科学研究,因而接受了启蒙思想,在哲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