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的战争》

    《生活的战争》 :

是泰国现实主义文学中诞生最早的一部作品,出版时距“6·24”政体改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小说以陀思妥耶夫斯基1845年创作的《穷人》为蓝本,情节基本保持原貌,人物有所改动,社会背景换成了泰国,叙述的语言是西巫拉帕自己的,所以说这部小说不是翻译,也不是抄袭(作者指出了出处),而是当时流行的一种移植或再创作。

《生活的战争》和原作《穷人》一样,采用的是书信体裁。它以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为主线贯穿全书。主人公拉宾是泰国社会的小人物,他出身低微,自小困顿,一贫如洗,生活中最大的安慰和幸福是有一位美丽的少女波芬在爱着他。波芬原是高官的女儿,生活阔绰,养尊处优。后来由于发生变故,父亲出逃,母亲亡故,家道中落,成了穷人。拉宾和波芬在困苦中相爱,同舟共济,对未来充满希望,但波芬终于受不住贫困的煎熬,应聘当了电影明星,获得了一大笔钱,地位为之一变。她随即抛弃了拉宾,转而决定和年轻富有的电影导演结婚,拉宾的爱情成了一场梦幻。波芬最后对拉宾吐露了真情:她17岁时曾和一位地位相称的青年相爱,但家庭的败落使她失去了爱情,她发誓从此对任何一个男人都不忠诚,她结婚是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出于爱情。

“生活的战争”是权势、金钱与纯洁感情、道德的战争,胜利者是前者。读者在这部小说中听到了这样的画外音:阶级地位的变化不只是金钱和财富的变化,它还会葬送人们纯真的感情。

值得注意的是,这是第一部不是从西方的娱乐消遣小说而是从俄国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汲取营养的泰国文学作品。小说通过两位主人公的耳闻目睹,直言不讳地抨击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不合理现象,揭露了社会的残酷和人们的伪善:贵族乐善好施,希望为来世造福,但对挣扎在死亡线上的老人和小孩却置之不理;拉宾母亲的朋友以拯救孤儿为名,实际上把他变成家奴;社会上一切东西都可以买卖,甚至荣誉和爱情也是如此。金钱可以装饰一切,那些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贵夫人就好像肉桂,只是外壳有价值而已,穷人拼命挣扎,为的是必要的温饱,而富人却为敛财而斗争。

西巫拉帕是泰国现代文学史上把政治内容引入小说的第一人。敏锐的社会观察力使西巫拉帕写出了泰国作家以前所没有涉及到的内容。

为您推荐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日]陈舜臣着。卞立强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年2月版。96万字。3册。长篇小说。分“沧海篇”、“风雷篇”和“天涯篇”3卷。描述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描写悲壮的战斗历程,表现这场具有爱国主义性..

《战争》

《战争》:[德]雷恩着。马烱南等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9月版。24万字。长篇小说。作者本名菲特·封·戈尔森瑙,是德国萨克森古老贵族的后裔和职业军官。他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在魏玛共和国警察局任职,1928年加入..

《受战争迫害的人们》

《受战争迫害的人们》:[捷]V.康尼亚着。郑孝时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8月版。21万字。是作者对自己苦难童年和少年时代的回忆。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小说的主人公斯坦达的父亲被送到前线去“保卫”奥匈帝国,家里扔下8..

《战争中没有女性》

《战争风云》

《战争风云》:[美]沃克着,多人合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4月版。83万字。3册。作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写实手法创作战争题材小说的美国重要作家。他在1971和1979年先后发表的《战争风云》和《战争与回忆》两部长篇小..

《不需要的战争》

《不需要的战争》:[英]丘吉尔着。多人译。漓江出版社1991年8月版。27.5万字。作者是英国前首相,“由于他精通历史和传记的描述,同时也由于他那捍卫崇高的人的价值的光辉演说”而获195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第二次世界大战是..

战争

战争 : 德国长篇小说。路·雷恩作。1928年在美茵河畔法兰克福出版。次年译成英文。有5个中译本,最早的是上海华通书局1930年出版魏以新的译本,最新的是上海文艺联合出版社1955年出版的马炯南、伊凡的译本。路·雷恩(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