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姆·巴尔卡特

    哈利姆·巴尔卡特 :

生于叙利亚塔尔图斯省卡夫林镇的一个希腊东正教家庭。父亲在他10岁时去世,全家人迁至黎巴嫩贝鲁特生活,母亲独自维持家庭生计,并教授他知识。曾获贝鲁特美国大学社会学学士和硕士学位,1996年获密歇根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1972~1973年在哈佛大学担任研究员,1975~1976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任教,1976~2002年在美国乔治敦大学当代阿拉伯研究中心担任教授。

巴尔卡特是位高产作家,著有20多部作品,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要文学作品有:小说《绿色的山峰》(1956)、《沉默与雨水》、(1958)、《六日》(1961)、《翱翔的鸟》(1988)、《彩城》(2006)等。研究专著有:《当代阿拉伯社会》(1984)、《海湾战争》(1992)、《阿拉伯文化中的西化现象》等。

巴尔卡特的作品深刻剖析了宗教、传统政治和社会制度对阿拉伯社会的影响,西方霸权主义对阿拉伯社会和文化的冲击,以及知识精英的作用等。同时,他对现代阿拉伯社会面临的“异化”、公民社会危机、对身份、自由、正义的渴望等问题予以关注。此外,他的作品运用象征主义艺术手法,常以隐喻的笔触评述国际大事。小说《六日》以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也称“六日战争”)为背景,引起了阿拉伯文坛的震动;《翱翔的鸟》被阿拉伯作协选入20世纪105部最佳阿拉伯中长篇小说之一。

为您推荐

阿姆林斯基,V.I.

阿姆林斯基,V.I. : 生于莫斯科,父亲研究生物学及生物学史。1958年毕业于当时的全苏国立电影学院后,开始做新闻工作者,并于当年在《青春》杂志发表自己的短篇小说处女作《初恋的车站》,1969年起一直是此杂..

形式与内容

形式与内容 : 正是基于形式学派对传统的“形式与内容”二元论的挑战与解构,对形式的推崇,其理念其立场其学说被其论敌指责为“形式主义”。“形式与内容”二元论在文学批评界,在诗评、小说评论与剧本评..

“现实的批评”

“现实的批评” : “现实的批评”这一术语来源于“现实主义”这一概念。杜勃罗留波夫这里的“现实主义”,其涵义更多的是作家对生活所持的现实态度,即他所倡导的“生活的现实主义”,其核心内容是要求在..

文学的人民性

文学的典型性

文学的典型性 : 俄罗斯文学家V.G.别林斯基、N.G.车尔尼雪夫斯基、N.A.杜勃罗留波夫、M.高尔基对文学的“典型”“典型化”“典型性格”进行探讨,提出了各具特色的文学“典型观”,建构了影响深远的文学..

阿尔塔耶夫,A.

阿尔塔耶夫,A. : 出生于基辅的一个贵族地主家庭。中学时首次以阿尔塔耶夫为笔名发表童话处女作《迎接新年》(1889),同年发表第二篇童话《奶奶和太阳》。初登文学舞台后,从绘画中学提前转入福禄培尔师范进..

阿尔博夫,M.N.

阿尔博夫,M.N. : 出生于彼得堡的一个教会辅祭家庭。中学2年级开始写作,13岁发表日记体短篇小说《地下室住户札记》(1864)。1873年发表在《事业》上的长篇小说《普舍尼岑一家》是阿尔博夫的第一篇载于大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