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努切赫尔·阿塔士

    曼努切赫尔·阿塔士 :

出生于伊朗南方布什尔市郊区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在家乡任教,1960年进入德黑兰高等学院英语系,获学士学位。毕业后在伊朗广播电视出版社任职。1980年退休后回到家乡。主要诗集有《另一种旋律》(1960)、《泥土之歌》(1968)、《相见在黎明》(1969)、《红玫瑰属性》(1991)等。阿塔士的早期诗歌主要描写个人的内心痛苦和失望,色调比较灰暗,但从第二部诗集《泥土之歌》开始,阿塔士转向着力描绘伊朗南方的风情,其诗歌充满了波斯湾的阳光沙滩,还有南方小山村的看青人、牲畜群、坎儿井……,其浓郁的南方色彩迷住了一大批读者,在20世纪60~70年代的伊朗诗坛具有较大影响,被称为“南方诗人”。70年代后期,以曼努切赫尔·阿塔士为代表的一些“新浪潮”诗人以《观察》杂志为阵地掀起了“纯诗”潮流,力图挽救“新浪潮”诗歌的颓势。

为您推荐

阿什拉夫丁

阿什拉夫丁 : 生于喀兹文。幼年丧失父母,饱尝孤儿生活的艰辛。青年时代赴什叶派圣地卡尔巴拉和纳杰夫朝觐,后到大不里士求学,最终定居腊什特。效法外高加索地区讽刺作家萨贝尔,用近似口语的大众化语言翻..

曼努切赫尔·内斯坦尼

曼努切赫尔·内斯坦尼 : 出生于克尔曼。1955年考入德黑兰高等学院,获波斯语言文学学士学位。在诗歌创作、文学研究和翻译方面都有所建树。1981年因心肌梗塞去世。主要诗集有《幼芽》(1954)、《老朽》(195..

法尔红德·阿高依

法尔红德·阿高依 : 生于德黑兰。1987年获德黑兰大学社会学硕士学位。作品多描写伊朗中产阶级女性,主要作品有:小说集《绿色山丘》(1987)、《小秘密》(1993)、《一个女人,一次爱情》(1997)和长篇小说《迷失的..

法迪勒·西巴伊

诺斯拉特·拉赫曼尼

诺斯拉特·拉赫曼尼 : 出生于德黑兰,毕业于德黑兰电信学校。从19岁起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诗歌,在1953年之后走向成熟。主要诗集有:《迁徙》(1954)、《盐碱地》(1955)、《披肩》(1957)、《淤泥中的约定》(1967)、..

菲勒希特·莫拉维

菲勒希特·莫拉维 : 生于德黑兰。1976~1998年在伊朗国家图书馆从事研究工作,1998年移民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教授波斯文学课程。2004~200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中东部帮助整理图书。莫拉维在用波斯语进..

胡斯陆·古尔苏尔赫依

胡斯陆·古尔苏尔赫依 : 生于伊朗北方腊什特。20世纪60年代移居德黑兰。是记者和诗歌评论家,“森林诗歌”的代表人物,在伊朗文艺界具有较大影响力。1971年发表了题为《诗歌的方针,艺术的方针》的系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