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拉特·拉赫曼尼

    诺斯拉特·拉赫曼尼 :

出生于德黑兰,毕业于德黑兰电信学校。从19岁起就开始在报纸上发表诗歌,在1953年之后走向成熟。主要诗集有:《迁徙》(1954)、《盐碱地》(1955)、《披肩》(1957)、《淤泥中的约定》(1967)、《风之火灾》(1970)、《收割》(1971)、《情人般的笔剑》(1990)、《酒杯又转一轮》(1990)等。诗歌充满了市井词汇和诸如污血、淤泥、尸体、死亡、棺材、坟墓之类的黑色词汇,并以此著称,被称为“黑色诗歌”。这些市井词汇和黑色词汇与其诗歌中的浪荡子们的放浪生活结合在一起,相得益彰,使得拉赫曼尼的诗歌不仅不粗俗,而且还呈现出一种显著的无所畏惧的黑色的另类叛逆风格。

拉赫曼尼的诗歌表达了“八月政变”之后政治信仰破灭、精神支柱倒塌、思想混乱不清的一群年轻人内心的痛苦挣扎、叛逆和反抗。这群青年找不到方向,看不到希望,干脆就自我放逐沉沦,做浪荡子。拉赫曼尼毫无遮掩的反映知识青年浪荡生活的诗集《迁徙》《盐碱地》和《披肩》在知识青年中赢得了强烈的反响,使他成为50年代的重要诗人之一。

为您推荐

阿什拉夫丁

阿什拉夫丁 : 生于喀兹文。幼年丧失父母,饱尝孤儿生活的艰辛。青年时代赴什叶派圣地卡尔巴拉和纳杰夫朝觐,后到大不里士求学,最终定居腊什特。效法外高加索地区讽刺作家萨贝尔,用近似口语的大众化语言翻..

菲勒希特·莫拉维

菲勒希特·莫拉维 : 生于德黑兰。1976~1998年在伊朗国家图书馆从事研究工作,1998年移民加拿大,在多伦多大学教授波斯文学课程。2004~2006年在美国耶鲁大学图书馆中东部帮助整理图书。莫拉维在用波斯语进..

胡斯陆·古尔苏尔赫依

胡斯陆·古尔苏尔赫依 : 生于伊朗北方腊什特。20世纪60年代移居德黑兰。是记者和诗歌评论家,“森林诗歌”的代表人物,在伊朗文艺界具有较大影响力。1971年发表了题为《诗歌的方针,艺术的方针》的系列文..

《灯,我来熄灭》

《亡者交响曲》

《亡者交响曲》 : 出版于1989年。小说以高超的内心独白与意识流技法,描述了伊朗西北部里海沿岸大城市阿尔达比勒的一个巴扎大商人之家的纷争。作者以交响曲形式架起整部小说的结构,十分新颖独特。在24..

沙菲仪·卡德坎尼

沙菲仪·卡德坎尼 : 出生于霍拉桑省一个名叫卡德坎的小山村,在马什哈德完成初、中、高级教育,然后在德黑兰大学获波斯语言文学博士学位。主要诗集有:《夜吟》(1965)、《用叶片的语言》(1968)、《在尼沙普尔..

佐娅·皮尔扎德

佐娅·皮尔扎德 : 生于南部石油大城阿巴丹,并在阿巴丹接受教育。结婚后,随丈夫一起定居德黑兰。后移居德国。小说集《如同所有的下午》(1991)、《柿子的涩味》(1997)、《离复活节还有一天》(1998)很受读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