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亚·艾布·马迪

    伊利亚·艾布·马迪 :

生于黎巴嫩一个名叫穆哈伊岱赛的山村。后离家去埃及亚历山大港,一边在叔父的店铺工作,一边自学、作诗。1912年赴美,1916年去纽约,在几本获得当地阿拉伯社群资助的刊物从事编辑工作。曾主编《阿拉伯杂志》,并参加《少女》杂志的编辑工作。1918~1928年主编《西方镜报》。1920年加入“笔会”,并成为骨干。1929年创办《赛米尔》半月刊(1936~1957年改为日报)。1948年年底,代表旅美新闻界回黎巴嫩参加联合国教科文大会,其间黎巴嫩授予雪松勋章与功勋章,叙利亚授予一级功勋章,以表彰其对阿拉伯文学的贡献。

在埃及时便已发表诗集《忆昔集》(与诗人姓氏吻合,亦可译为《马迪之回忆》,1911)。迁居美国后,又于1916年和1919年出版了两部诗集,后一部由纪伯伦作序。之后创作出版《溪流集》(1927)、《丛林集》(1940)。逝世后,其遗作《金矿与尘土》(1960)出版。还有不少诗作发表在其创办的《赛米尔》杂志上,但没有单行本出版。

在埃及时,诗歌创作还遵循着古典阿拉伯诗歌的格律和风格;迁居美国后,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诗歌内容、形式都为之一新。主要特点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阐发了众生平等、不骄傲自矜、乐观向上、思想自由、热爱自然、远离宗派主义等理念。代表作长诗《奥秘》(1927)中探讨宇宙和生命的奥秘,处处发出疑问,故诗人有 “不可知论者”之称,表面上看起来诗人“一无所知”,但实质上诗人以犀利的目光观察人生、社会,用睿智的头脑在深入思考。艾布·马迪的诗歌充分吸取了阿拉伯古典诗歌的养分,语言富有表现力,向现代阿拉伯读者传递了深刻的哲理思辨。被公认为是旅美派文学家中声名最著、地位最高的诗人。

为您推荐

历史诗学

历史诗学 : “诗学”一词既指称“诗艺”,也指称“文学科学”(文学学),两个涵义在文学学中都存在,以强调对象与方法这两极在文学学中的统一。历史诗学与理论诗学是相互补充的关系。理论诗学致力于文学学范..

《放浪记》

《放浪记》 : 小说共三部。1928年8月开始在《女人艺术》上连载。第一、第二部集结为一册,于1930年6月由改造社收录在《新锐文学丛书》中出版。单行本《放浪记》出版后即大受好评,销量高达60万部,成为了..

米哈伊勒·努埃曼

米哈伊勒·努埃曼 : 出生于黎巴嫩巴斯卡塔镇一个基督教马龙派家庭。1902~1906年在巴勒斯坦拿撒勒俄国人办的师范学校学习。1906~1911年被保送到乌克兰的波尔塔瓦学院深造,其间深受俄罗斯文学的熏陶,尤喜A..

陌生化

嘉村矶多

嘉村矶多 : 生于山口县,卒于东京。在山口中学学习期间,逐渐变得不愿与人交往,1914年因多次无故旷课被迫退学。回家务农后曾接触基督教,后信奉佛教净土真宗。1915年,因婚姻问题与父母产生对立,不愿与人交往..

愤怒的青年

愤怒的青年 : 对社会倍感失望的大学生、小说家、剧作家、导演、电影制作人等,致力于通过文学艺术创作的形式来揭示工人阶级的现实生活,表达对英国等级社会的不满以及反映二战后英国社会消极、反叛的情..

穆罕默德·海尔丁

穆罕默德·海尔丁 : 生于摩洛哥南部小镇塔夫拉乌特。柏柏尔族人。在卡萨布兰卡完成高中教育后,供职于阿加迪尔市政府。年轻时加入卡萨布兰卡作家联盟,发起“全诗”运动,并与阿卜杜·拉提夫·拉阿比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