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卜杜·卡比尔·赫提比

    阿卜杜·卡比尔·赫提比 :

生于摩洛哥杰迪达港一个中产阶级家庭。自小接受法语教育,后进入法国索邦大学攻读社会学,获博士学位。

深受20世纪60年代反主流文化精神的影响,常在作品中挑战马格里布地区新独立国家的社会和政治规范,追求开放的特质。处女作、代表作《文身的记忆》(1971),是马格里布国家独立后的一部早期自传,被认为是马格里布自传作品中的代表作。在这部作品中,赫提比运用戏仿和反讽手段对法语文化和摩洛哥本土文化发表议论,在自传艺术上体现了后尼采时代自传叙事对主体统一性的越界和挑战。另外,在《马格里布的双重性》(1983)中强调了一门外语如何被内化,成为后殖民写作的有效载体,并提出了“双向批评”这一重要思想,指出第三世界的非殖民化工程有可能遵循“第三条路线”,即界于西方的“理性”和东方的“非理性”之间的道路。

其他作品有《专名的伤害》(1974)、《爱在双语中》(1983)、《拉巴特三联画》(1993)等。

为您推荐

拉希德·米穆尼

拉希德·米穆尼 : 生于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附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毕业于阿尔及尔大学理科专业。曾任卡提布·亚辛基金会主席、国际特赦组织副主席等职务。1993年阿尔及利亚内战期间流亡法国。早..

梅·齐雅黛

梅·齐雅黛 : 生于巴勒斯坦拿撒勒市,原名玛丽·伊利亚斯·齐雅黛。早年在修女学校学习,1908年随家人迁居埃及开罗,在开罗大学修读阿拉伯文学和伊斯兰历史与哲学。精通阿拉伯语和多门欧洲语言,创作初期使..

特卡乔夫,P.N.

特卡乔夫,P.N. : 生于普斯科夫省大卢茨克县一个不富裕的地主家庭,卒于巴黎。其父去世后,举家搬迁到彼得堡,就读于彼得堡第二中学。1861年中学未毕业就进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学习,因参加学生运动被监禁数月,..

伊勒亚斯·法尔哈特

阿卜杜拉·古维里

阿卜杜拉·古维里 : 生于上埃及地区。获开罗大学文学院地理学学士学位。曾游学巴黎,长住突尼斯。历任国家议会事务办公室秘书、新闻部文学艺术高级委员会委员、阿拉伯共和国联盟媒体事务委员会主席。..

山本健吉

山本健吉 : 生于长崎市,卒于东京。日本文学评论家、小说家石桥忍月之子。1931年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国文系,大学在学期间结识原民喜,并深受教师折口信夫讲义的影响。之后,任改造社《俳句研究》编辑和《京..

萨阿德拉·瓦努斯

萨阿德拉·瓦努斯 : 生于图尔图斯附近一个小村庄。1963年开罗大学文学院新闻专业毕业。回国后在叙利亚文化部工作,在报界和文化界活动,担任过叙利亚《知识》月刊、《戏剧生活》季刊、儿童文学杂志《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