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拉·乌瑟朗

    莱拉·乌瑟朗 :

出生于黎巴嫩赛达市。毕业于贝鲁特美国大学政治学专业,后在黎巴嫩赛义德出版社工作,也是埃及杂志《鲁兹·优素福》的撰稿人。除文学创作外,她还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呼吁阿拉伯妇女的解放,并以文学和行动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抵抗事业。

主要作品有《我们明天不会死》(1962)、《无声的对话》(1963)、《空城》(1966)、《黎明的鸟》(1968)、《蛇线》(1971)等。作品如实反映了约旦河西岸难民营中的冲突,记录了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斗争事业,以及贝鲁特内战创伤等阿拉伯人所遭受的种种挫败。代表作《黎明的鸟》描绘了巴勒斯坦难民的群像,并传达了坚持斗争直到最后胜利的信念。

乌瑟朗被称为“阿拉伯挫败的历史学家”,1996年被授予黎巴嫩雪松骑士勋章。小说《黎明的鸟》入选20世纪105部最佳阿拉伯中长篇小说排行榜。

为您推荐

阿卜杜拉·古维里

阿卜杜拉·古维里 : 生于上埃及地区。获开罗大学文学院地理学学士学位。曾游学巴黎,长住突尼斯。历任国家议会事务办公室秘书、新闻部文学艺术高级委员会委员、阿拉伯共和国联盟媒体事务委员会主席。..

艾敏·雷哈尼

艾敏·雷哈尼 : 生于黎巴嫩法里卡镇,童年在家乡学习阿拉伯语和法语,12岁时随家人旅居纽约。曾当过亲戚店铺的会计,还在一个莎士比亚剧团当过演员,后在纽约大学学习法律,之后回黎巴嫩进一步修读阿拉伯语,其..

瓦赫比·布里

瓦赫比·布里 : 生于埃及亚历山大。早年在亚历山大意大利人创办的学校就读,后获纽约圣约翰大学非洲研究硕士学位。自1936年《利比亚画报》创刊开始,就参与了月刊的编辑工作,并为多家报刊杂志撰稿。历任..

哈桑·纳斯尔

莱拉·巴阿莱贝姬

莱拉·巴阿莱贝姬 : 出生于黎巴嫩南部一个什叶派家庭,曾就读于黎巴嫩圣约瑟夫大学。1957~1960年在黎巴嫩议会任秘书,离职后在欧洲留学一年,后在数家报社任职。1975年黎巴嫩内战爆发后,移居英国伦敦。主要..

萨拉麦·奥贝德

萨拉麦·奥贝德 : 生于叙利亚苏韦达省一个德鲁兹族家庭。父亲阿里·奥贝德是一位爱国战士,同时也是一位诗人。阿里·奥贝德在叙利亚1925~1927年的反对法国殖民占领的大革命中,率领苏韦达的德鲁兹民众进..

易卜拉欣·库尼

易卜拉欣·库尼 : 生于利比亚南部临近撒哈拉沙漠的费赞地区。图阿雷格族人。12岁开始学习阿拉伯语。20世纪70年代前往莫斯科高尔基文学院攻读哲学和比较文学专业,获硕士学位。回国后在文化部门任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