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党生活的人》

    《为党生活的人》 :

1933年4月发表在《中央公论》上,为通过审查,发表时使用的题目是《转换时代》。后恢复原名《党生活者》(中文版译为《为党生活的人》),收录在《小林多喜二全集》第3卷。二战结束前,作品中被削减或使用空白标记的文字很多,二战后才恢复原来的文字。评论家小田切秀雄称其为“集日本无产阶级文学光荣与弱点为一体的纪念碑式作品”。

“党生活者”,与“私生活者”对应,在作者笔下,个人生活不再是私人生活,而是为实现党的斗争目标的“为党的”生活。小说所塑造的人物正是这种作者称之为“为党生活的人”,这一人物形象在日本近现代文学小说作品中不曾出现,也是未经历过为理想斗争的文学家无法塑造的人物。

小说的主人公佐佐木是一名共产党员,在军需工厂工作,同时领导、组织工人为自身的权利进行斗争,但在残酷的斗争环境中,斗争不得不转入地下。小说记录了佐佐木个人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的个人情感世界,但是这完全不同于将私人的平庸生活、个人的情绪波动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的日本私小说,其重点在于描写共产党人忘我的献身精神,记录不畏牺牲、与外部敌人进行对抗的无产阶级的斗争现实。虽然小说的主人公也是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也希望过上与普通人相同的生活,也想念自己的母亲,也希望获得心心相印的爱情,也希望获得普通人自由的日常,但是他的奋斗目标、理想,以及地下斗争的现实不允许他这么做。

小说从佐佐木的个人视角出发,塑造了在严酷时代中为无产阶级献身的斗争群体,同时也展现了主人公内心中个人私生活与组织、理想、他人之间的冲突,在这一冲突的解决中凸现了主人公为他人、为理想献身的决心与努力。虽然有人批评主人公有利用同居女性之嫌,但小说作者更愿意将婚姻关系这一极为私人的生活放在党的工作中思考,更愿意将凡事总从私人角度思考的女性与事事出于公心的女性进行比较,以凸现后者的忘我、无私,和小说题目“为党生活的人”紧密呼应。

为您推荐

《生活的使用说明》

《生活的使用说明》 : 全书以巴黎第17区的一栋虚构的楼房为背景,分为99章,每章分为42项,叙述了1467个人物包罗万象的生活。佩雷克把楼房比作一个横竖各10格的国际象棋棋盘,除了一个空格之外,其余的99个格..

《波希米亚的生活场景》

《波希米亚的生活场景》 : 主要人物是哲学家科里纳、画家马塞尔、音乐家肖纳尔、诗人鲁道尔夫,他们形影不离,被称为“四剑客”。肖纳尔精通绘画和音乐,因付不起房租而被迫退房,借到几个法郎后却和萍水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