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曼斯基,V.I.

    图曼斯基,V.I. :

生于切尔尼戈夫省格卢霍夫县恰尔托里奇村的一个乌克兰贵族世家,卒于波尔塔瓦省加佳奇县阿帕纳索夫卡村。童年在祖父的庄园度过,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曾在哈尔科夫中学读书,后转到彼得堡,1818年中学毕业后到巴黎皇家学院做旁听生,1821年返回彼得堡。1823年供职于新罗西斯克省总督和比萨拉比亚地方官的办公厅,并经常到敖德萨出差,结识了当时正在敖德萨流放的A.S.普希金。1828年调往摩尔达维亚,1835年被任命为君士坦丁堡俄国大使馆二秘,1839年任军机处御前大臣助理,1846年退任后居住在乌克兰自己的庄园里。

1817年开始作诗,1821年加入俄罗斯文学爱好者自由协会,结识了K.F.雷列耶夫等十二月党人诗人。起初模仿法国和德国浪漫主义诗歌,创作风格上接近传统的浪漫主义哀歌。二三十年代是创作的繁荣时期,诗歌主题也比较丰富。《上帝颂歌》(1822)、《伊丽莎白时代和叶卡捷琳娜时代(寄语杰尔查文节选)》(1823)颂扬英雄精神,《希腊颂诗(希腊战争之歌)》(1823)、《致N.A.采尔捷列夫公爵》(1823)歌颂希腊人民的自由解放斗争,《幻景》(1822)、《黑溪》(1823)表现了对自由的热爱与向往。在敖德萨期间创作的一些优秀诗篇, 如《敖德萨》(1823)、《姑娘——致热恋的诗人》(1824)、《希腊》(1825)发展了哀歌传统,赋予其更加和谐的音律和精致的形式。1825年以后诗歌中融入浪漫的理想主义色彩,如《纪念魏涅维基诺夫》(1827)、《命运》(1830)等。30年代还创作了一些风景抒情诗,如《南方情思》(1830)、《北方情思》(1830)、《博斯普鲁斯海峡上的小屋》(1836)等。

图曼斯基是19世纪20年代哀歌创作的典型代表,其创作不仅具有20年代形成的俄国哀歌的典型特征,而且包含公民诗歌的一些主题和精神,普希金对其诗歌的“和谐与精致的文体”颇为赞赏。

为您推荐

《沙赫尔巴奴》

《沙赫尔巴奴》 : 1931年出版。小说聚焦于伊朗萨珊王朝末期,在阿拉伯人的进攻下,伊朗军队彻底溃败,末代国王亚兹徳格尔德三世逃跑,被杀死于中亚木鹿城。萨珊公主沙赫尔巴奴被阿拉伯人俘虏,但受到哈里发阿..

特里亚普金,N.I.

特里亚普金,N.I. : 生于特维尔省的一个偏僻农村,卒于莫斯科。1939~1941年在莫斯科历史档案学院学习,卫国战争期间因健康问题未能参军入伍,被疏散到北方阿尔汉格尔斯克的一个小城,在这里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

特列季阿科夫斯基,V.K.

特列季阿科夫斯基,V.K. : 生于阿斯特拉罕的一个教区教士家庭,卒于彼得堡。起初在特罗伊茨克中学学习宗教知识,1723年进入莫斯科斯拉夫-希腊-拉丁学院,并开始文学创作。1726年初中断学业前往国外,先是在荷..

《坛格斯坦的勇士们》

托尔斯塔娅,T.N.

托尔斯塔娅,T.N. : 生于列宁格勒,父亲是物理学教授,祖父是苏联著名作家,外祖父是文学翻译家和诗人。1974年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古典语文系,是年结婚后随丈夫迁居莫斯科,成为科学出版社东方文献部的校对员,直..

《努奈和笔》

《努奈和笔》 : 1961年出版。小说除了开头楔子和尾声之外,正文是描写萨法维王朝(1502~1722年)时期发生的伽兰达尔(苏菲苦行僧)运动。主人公是两个文书:阿萨德安拉和阿卜杜扎基。他们从小一起长大,是好朋友。..

布阿莱姆·桑萨尔

布阿莱姆·桑萨尔 : 生于阿尔及利亚乌阿色尼斯山区一个小山村泰尼埃-艾尔-哈德。毕业于阿尔及尔的综合理工科师范大学,获工业经济学博士学位。曾在政府工业部担任要职。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文学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