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克,R.

    帕克,R. :

生于新西兰一个苏格兰贫苦移民的家庭。童年时代正值大萧条时期,生活常常难以为继,中学教育几番中断。曾在《奥克兰之星》担任记者。1942年移民澳大利亚,并在同年与澳大利亚作家达西·尼兰德结为伉俪,定居悉尼,成为自由作家,一边为报纸以及澳大利亚广播委员会撰稿,一边进行文学创作。1948年出版第一部小说《南方的竖琴》,反映悉尼贫民窟的生活。作品出版后一度引起非议,被认为是纯属编造——悉尼根本没有贫民窟,但后来证实小说实际取材于作者居住区贫苦市民的生活,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列为澳大利亚经典作品。其他主要长篇小说还有:《穷人的桔子》(1949)、《巫婆的棘刺》(1951)、《玫瑰的力量》(1953)、《粉红色的法兰绒》(1955)、《霜与火》(1958)、《刀剑、皇冠与戒指》(1977)、《太太》(1985)等。

R.帕克(左)与“先驱报”的编辑休·麦克卢尔·史密斯

帕克十分多产,长篇小说只构成她创作的一小部分,她创作的主体还是儿童文学作品,先后共有二十几部问世,多次获澳大利亚儿童图书年度奖。此外还出版有近十部非虚构作品。1977年获迈尔斯·弗兰克林文学奖,1987年因对澳大利亚文学的贡献被授予澳大利亚勋章。

为您推荐

巴斯蒂德,F.-R.

巴斯蒂德,F.-R. : 生于比亚里茨。巴斯蒂德的第一部小说《巴伐利亚的来信》(1947),写的是一个被俘虏到德国去的法国士兵的忏悔。他先后在电台和瑟意出版社工作。他的评论《圣西门自述》(1953)获评论大奖,小说..

布佐,A.

布佐,A. : 生于悉尼一个土木工程师的家庭。父亲是阿尔巴尼亚移民,母亲为澳大利亚人。先后就读于阿米代尔寄宿学校与日内瓦国际学校。1965年从新南威尔士大学毕业后不久即投入戏剧创作。1968年上演的第..

布拉西亚克,R.

布拉西亚克,R. : 生于一个军官家庭。父亲在1914年战死,布拉西亚克由母亲和继父养大。1928年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从事文学评论,写过《维吉尔》(1931)、《高乃依》(1938)等论著,成为当时最著名的文学..

布伦南,C.

布托尔,M.

布托尔,M. : 生于蒙斯-昂巴勒尔。布托尔是新小说派的发起人之一,在巴黎大学攻读哲学和古典文学时,就对超现实主义诗歌产生兴趣。他当过中学哲学教师和海外法语教师多年,1968年进入巴黎高等学校教授文学。..

布弗雷

布弗雷 : 生于南锡,卒于巴黎。他的母亲布弗雷侯爵夫人是斯塔尼斯拉斯国王的情妇,也是伏尔泰和圣朗贝尔的好友,在她周围形成的风雅氛围对年轻的布弗雷很有影响。1759年,他来到巴黎的圣叙尔皮斯神学院学习,..

巴赞,H.

巴赞,H. : 生于昂热一个经营地产的家庭,卒于昂热附近。6岁时父母去了中国,童年动荡不安,养成了反抗母亲和教师的叛逆性格,甚至被关进精神病院。他曾就读于巴黎大学文学院,与家庭决裂后靠打零工谋生,备尝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