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森,D.

    威廉森,D. :

生于墨尔本。1965年从莫纳什大学机械工程专业毕业后,执教于斯温伯恩技术大学,同时在职攻读墨尔本大学心理学研究生学位。很早就对戏剧特别感兴趣,本科读书时常为学校剧团编写小喜剧与讽刺短剧。1967年正式投入戏剧创作并与J.希伯德一道发起澳大利亚戏剧“新浪潮”运动。20世纪70年代初即奠定声名。曾任澳大利亚作家协会与剧作家联合会主席,并因对澳大利亚戏剧发展的贡献获澳大利亚勋章。

D.威廉森作品宣传广告

威廉森极其多产,迄今有约50个剧本问世,另有电影电视脚本20多部。主要作品有:《鹳鸟的到来》(1970)、《搬迁者》(1971)、《唐的聚会》(1971)、《假若你明天死了怎么办》(1973)、《学部》(1975)、《一小伙朋友》(1976)、《足球俱乐部》(1977)、《北上》(1980)、《完美主义者》(1983)、《该隐的儿子们》(1985)、《翡翠城》(1987)、《上等丝绸》(1989)、《汽笛》(1991)、《金钱与朋友》(1992)、《绝妙的谎言》(1993)、《避难所》(1994)、《死白男》(1995)、《异教徒》(1996)、《第三世界忧郁》(1997)、《舞会之后》(1997)、《公司气氛》(1999)、《面对面》(2000)、《知音》(2002)、《影响》(2005)、《洛特的礼物》(2007)、《幸福》(2013)等。

威廉森的剧作多反映澳大利亚城市社会的政治、道德和家庭问题,背景通常设在一个特定的环境,如俱乐部、公司、学校、晚会等。目光犀利,构思巧妙,讲究戏剧冲突,重视人物刻画,语言是生动的日常口语甚至俗语。他是数十年来公认的澳大利亚最具票房号召力的剧作家之一。

为您推荐

居尔蒂斯,J.-L.

居尔蒂斯,J.-L. : 生于南方奥尔泰兹,卒于巴黎。居尔蒂斯先后在波尔多大学文学院和巴黎索邦大学学习。1937年留学英国。1939年应征入伍,相继在法国和摩洛哥学习飞行,1940年9月退伍,1944年又重新入伍。 居尔..

塞南古,E.P.de

塞南古,E.P.de : 生于巴黎一个思想保守的贵族世家。塞南古自己却深受J.-J.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1789年,他违抗父亲要他进神学院的要求,在母亲帮助下离家出走,到了瑞士的弗里堡。在思乡的苦闷中,他于17..

巴克斯特,J.

巴克斯特,J. : 生于达尼丁,卒于奥克兰。父亲是作家。巴克斯特从小受到文学熏陶,在新西兰和英国接受初等和中等教育,后进入奥塔戈大学和维多利亚大学学习。18岁时出版了诗集《栅栏外》(1944),被誉为“诗坛神..

尚松,A.

巴亚维尔,R.

巴亚维尔,R. : 生于尼荣,卒于巴黎。巴亚维尔从事过银行雇员、当地报刊记者和出版社社长等多种职业。他前期的主要作品有《灾难》(1943)、《不谨慎的旅行者》(1944)和《塔朗多尔》(1944)等。他借用依靠一种化..

奥里埃,C.

奥里埃,C. : 生于巴黎。奥里埃早年学习法律,毕业后在摩洛哥任职5年,其间开始创作系列小说《孩童的游戏》第一部《导演》(1958),出版后获美第西斯文学奖。接着他又写出了《维持秩序》(1961)、《印第安的夏日》..

小仲马

小仲马 : 生于巴黎,卒于马尔利勒鲁凡。大仲马的私生子。7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在童年和少年时代受尽世人的讥诮。他成年后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