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洛蒂,R.

    加洛蒂,R. :

生于工人家庭。父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负伤。加洛蒂早年是基督教徒,1933年加入法国共产党。他曾在巴黎大学师从G.巴什拉尔学习哲学。1937年,他把第一部小说《我一生的第一天》的手稿寄给了他崇拜的罗曼·罗兰。罗兰在长达7页的回信中给了他热情的鼓励,赞扬他继续履行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沟通各民族的使命,向他强调了宗教信仰和爱的力量,这封信成了他一生中永不熄灭的“火种”之一。1940年9月14日,他由于散发法共的《告法国人民书》被捕,关押在阿尔及利亚的集中营里,盟军登陆半年后才被释放。其间他有一年时间参加了阿尔及利亚共产党。1948年,他在卡尔莫领导矿工罢工,反抗军警的镇压。从1953年10月到1954年8月,他在苏联科学院哲学所工作了近一年。

加洛蒂担任过法国参议院议员、国民教育委员会主席,1960年辞职后在大学执教。他曾当选为法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并领导法共1959年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中心,先后发表了《法国社会主义的起源》(1949)、《唯物主义认识论》(1953)、《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1957)、《人类的远景》(1959)、《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道德》(1963)等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著作。他的《论无边的现实主义》(1963)受到了当时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批判。他在1968年反对苏联入侵捷克,认为法共在“五月风暴”中犯了重大的理论错误,甚至谴责当时的中央书记G.马歇是“党的掘墓人”,因而于1970年2月被开除出党。

加洛蒂的政治著作还有《卡尔·马克思》(1965)、《二十世纪的马克思主义》(1966)、《今天能成为共产主义者吗?》(1968)、《向活着的人呼吁》(1979)、《二十世纪的传记——罗杰·加洛蒂的哲学遗嘱》(1985)、《我孤独的世纪历程》(1989)等。文艺论著主要有《从超现实主义到现实世界——阿拉贡的历程》(1961)、《二十世纪的现实主义》(1968)等。加洛蒂虽然著作等身,曾是法共的马克思主义权威,在国际上很有影响,但实际上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晚年信仰伊斯兰教,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

为您推荐

凯塞尔,J.

凯塞尔,J. : 生于阿根廷克拉拉,卒于瓦勒德瓦兹省阿韦尔讷。父母是俄国人。凯塞尔在俄国读中学时迁居法国,获巴黎大学古典文学学士学位后转入巴黎音乐戏剧学院,成为奥代翁剧院的演员。1916年进入空军服役,..

加波里奥,É

加波里奥,É : 生于夏朗德省的索容。加波里奥是一位公证人的儿子,曾当过骑兵,后在巴黎做过小职员。他的创作生涯始于为《喧闹》和《魔鬼让》这样的一些小报撰稿。后来他又尝试以巴黎和历史为题材创作一..

加斯卡尔,P.

加斯卡尔,P. : 生于巴黎。在西南部的农村度过童年,曾从事过多种职业,后在军队服役8年。1940年他被德军俘虏,在乌克兰的拉瓦卢斯卡集中营关押到1945年,由于懂德文而被指定为公墓队的翻译。第二次世界大战结..

利瓦罗尔,A.

克里斯登森,T.

克里斯登森,T. : 生于英国伦敦,卒于斯文堡。在哥本哈根长大,毕业于哥本哈根大学。当过教师,曾任丹麦《政治报》文学评论员,后为丹麦皇家文理科学院院士。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毁灭》(1930)描写一个人的堕落,对..

列那尔,J.

列那尔,J. : 生于马恩河畔夏龙。父亲是公共工程承包人,性情粗暴,反对教会。母亲则是个虔诚的宗教徒,严厉苛刻,喜欢体罚。父母偏爱哥哥莫里斯和姐姐阿茉莉,列那尔老是被罚和挨打。他后来到巴黎读书,中学毕业..

克里斯特瓦,J.

克里斯特瓦,J. : 生于保加利亚斯利文。1966年定居法国,与Ph.索莱尔斯结为伉俪,成为《原样》团体成员,受到结构主义大师R.巴尔特等人的赞赏。后来她突破结构主义,投入了语言政治学的研究,1979年将精神分析方..